關于革蘭氏染色原理簡單,革蘭氏染色原理及步驟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重要性狀。
2、它是1884 年由丹麥醫(yī)師Gr 二創(chuàng)立的。
3、革蘭氏染色法不僅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tài)而且還可將所有細菌區(qū)分為兩大類:染色反應呈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用G+表示:染色反應呈紅色(復染顏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用G 一表示。
4、細菌對于革蘭氏染色的不同反應,是由于它們細胞壁的成分和結構不同而造成的。
5、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是由膚聚糖形成的網狀結構組成的,在染色過程中,當用乙醇處理時,由于脫水而引起網狀結構中的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使結晶紫一碘復合物被保留在細胞內而不易脫色。
6、因此,呈現(xiàn)藍紫色;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中膚聚糖含量低,而脂類物質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結晶紫一碘復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復染液(番紅)的顏色,因此呈現(xiàn)紅色。
7、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這種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麥醫(y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發(fā)明,最初是用來鑒別肺炎球菌與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間的關系。
8、未經染色之細菌,由于其與周圍環(huán)境折光率差別甚小,故在顯微鏡下極難觀察陽性紫色陰性紅色。
9、染色后細菌與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tài)、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征,而用以分類鑒定。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