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規(guī)定,1海里等于1.852公里。 但是,這個規(guī)定并不是適用于世界各地的。海里的長度并不固定,而各國也采用不同的長度。這是因為:在航海上,規(guī)定地球子午圈的l分弧長為1海里(就是1度緯度所對應的經(jīng)線的長度)。但由于地球并不是一個標準的球體,故而在不同的緯度上,子午圈l分弧長各不相同。這就產(chǎn)生了最長和最短的海里。 最短的海里是在赤道上,l海里=1843米。 最長的海里是在南北兩極,1海里=1862米。 另外,舊時把“海里”寫作“里”,現(xiàn)已廢止。航海上,每小時1海里的速度叫做1“節(jié)”。 節(jié)(Kn)以前是船員測船速的,每走1海里,船員就在放下的繩子上打一個節(jié),以后就用節(jié)做船速的單位。 1節(jié)(kn)=1海里/小時=(1852/3600)m/s 是速度單位 1海里(n mile)=1852m 是長度單位 1節(jié)等于每小時 1海里,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里) 陸上的車輛和空中的飛機,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計量單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時,而海船(包括軍艦)的速度單位卻稱作“節(jié)”。 早在16世紀,海上航行已相當發(fā)達,但當時一無時鐘,二無航程記錄儀,所以難以確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然而,有一位聰明的水手想出一個妙法,他在船航行時向海面拋出拖有繩索的浮體,再根據(jù)一定時間里拉出的繩索長度來計船速。那時候,計時使用的還是流砂計時器。為了較準確地計算船速,有時放出的繩索很長,便在繩索的等距離打了許多結,如此整根計速繩上有分成若干節(jié),只要測出相同的單位時間里,繩索被拉曳的節(jié)數(shù),自然也就測得了相應的航速。于是,“節(jié)”成了海船速度的計量單位;相應地,海水流速、海上風速、魚雷等水中兵器的速度計量單位,國際上也通用“節(jié)”。 “節(jié)”的代號是英文“Knot”的詞頭,采用“Kn”表示。1節(jié)等于每小時 1海里,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計量短距離的單位是“鏈”,1鏈等于1/10海里,代號是英文“Cable”的詞頭,用“Cab”。 海里是海上的長度單位。它原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于地球略呈橢球體狀,不同緯度處的1分弧度略有差異。在赤道上1海里約等于1843米;緯度45°處約等于1852.2 米,兩極約等于1861.6 米。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用1分平均長度1852米作為1海里;1948年國際人命安全會議承認,1852米或6O76.115英尺為1海里,故國際上采用1852米為標準海里長度。中國承認這一標準,用代號“M”表示。 此外,艦船上錨鏈分段制造和使用標志長度單位也用“節(jié)”通常規(guī)定錨鏈長度27.5米為1節(jié);中國艦艇的使用標志以2O米為1節(ji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