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唐明皇是誰?,唐明皇是誰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2、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載(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
3、擴展資料:唐玄宗的帝王作為:先天、正式主權(quán):公元713年7月(29歲),唐玄宗李隆基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發(fā)制人,一舉剪除太平公主勢力,盡誅其余黨,逼迫太上皇李旦退居深宮,從此唐玄宗李隆基正式掌握朝中所有權(quán)利,并改元開元。
4、2、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改元開元后,任用姚崇為相,將功臣、兄弟合情合理地外放,解決了政治穩(wěn)定的因素,而后又實行新政,杜絕皇帝欽定的斜封官,整頓外戚,加強地方官與中央官的流動,從而促進唐朝政治經(jīng)濟走向穩(wěn)定;姚崇隱退后,唐玄宗李隆基又任用宋璟為相,推崇道德建設(shè),蕭規(guī)曹隨,進一步穩(wěn)定人心,促使唐朝社會空前穩(wěn)定、繁榮;宋璟罷相后,唐玄宗李隆基又采用張說為相,改革,將邊防軍一次性裁剪20余萬人,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增加中央軍力12萬人,鼓勵開邊、獎勵軍功。
5、在做好充分準備后,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fù),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jù)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復(fù)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quán),同時唐朝逐步恢復(fù)西域地區(qū)的政權(quán),收復(fù)碎葉鎮(zhèn),恢復(fù)了絲綢之路;張說退出相位后,唐玄宗李隆基又將張九齡任命為相,繼續(xù)維持唐朝社會的安定,政治的清明,促使唐朝經(jīng)濟空前繁榮,文化空前昌盛,唐朝進入鼎盛時期,是為開元盛世。
6、3、封禪泰山:公元725年10月12日(41歲),唐玄宗前往泰山封禪,于11月14日凌晨封禪泰山,標志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7、4、后期腐化:唐玄宗李隆基統(tǒng)治后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崇尚道教,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為相,政治十分腐敗,不明華夷之辯,唐朝軍權(quán)多落入異族胡人之手。
8、5、安史之亂:公元755年11月(71歲),安祿山以清君側(cè)、除楊國忠為名,舉兵反叛;12月(71歲),安祿山即抵達河南道靈昌郡的黃河北岸,度過冰凍的黃河,進入河南道境內(nèi),連續(xù)破陳留、滎陽、洛陽,擊敗張介然、崔無波、封常清等將,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公元756年6月(72歲),安祿山破潼關(guān),唐玄宗李隆基被迫離開長安,逃往成都,途中發(fā)生馬嵬驛事變,唐玄宗李隆基被迫殺楊貴妃,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父子分道而行;唐玄宗李隆基逃至成都后,即刻下詔各地集結(jié)兵力征討安祿山,不料太子李亨北上寧夏靈武后,被臣下?lián)砹榈?,即唐肅宗,遙尊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7月,唐玄宗李隆基為了國家安危,毅然承認唐肅宗的帝位,退居二線,稱太上皇。
9、6、凄涼晚年:公元758年末(74歲),唐軍收復(fù)長安、洛陽,太上皇李隆基也由此返回長安;回到長安后,太上皇李隆基住在城南的興慶宮里,常與百姓交談為樂,于是受到唐肅宗李亨的猜忌。
10、在唐肅宗李亨的默許之下,李輔國先是將興慶宮中的300匹馬取走290匹,又將太上皇李隆基連騙帶逼地轉(zhuǎn)移到太極宮,加以監(jiān)控,最后又把李隆基幾十年的貼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縣);太上皇李隆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更覺寂寞,凄涼,整日郁郁寡歡,連飯也越來越吃不下了。
11、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玄宗。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