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孔宙之子。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稱孔北海,后因得罪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孔宙之子。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稱孔北海,后因得罪相國曹操,遭處死,夷滅全家漢獻帝遷都許昌后,孔融任將作大匠、遷少府,曾被封為太中大夫。為人恃才負氣,言論往往與傳統(tǒng)相悖,并多次反對曹操的決定,如反對恢復肉刑、反對曹丕私納袁紹兒媳婦甄氏、嘲征烏、反對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漢室,上奏主張“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nèi),不以封建諸侯”來增強漢室實權(quán),此舉更是嚴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公元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殺之,株連全家。孔融不但是孔子世家、天下名士,門第出身、政治背景與立場都與宦官之后的曹操有明顯差異,而且他非常堅定的效忠于日趨式微的漢朝天子,成為當權(quán)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礙之一,最終招來殺身之禍。而且由于曹操殺孔融所加的罪名極重,甚至直到西晉時陳壽著寫《三國志》時,都不敢為孔融立傳,成為該史書中缺少的最著名人物之一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