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關于漢字的傳說50字,關于漢字的傳說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載了我們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也是從古到今人們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
2、由漢字衍生出來的書法藝術,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3、但是,漢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研究漢字的起源問題,在國內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4、 先秦傳說造字者為倉頡,《旬子·解蔽》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5、”《呂氏春秋》記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
6、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個代表人。
7、《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圣人”。
8、史學家徐旭認為,文字的出現(xiàn),應與倉頡有關。
9、那時制定歷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因此,倉頡應是顓頊部族人。
10、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書臺北有倉頡陵墓。
11、他所處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6世紀。
12、據(jù)此推測,四、五千年前,我國的文字就比較成熟了。
13、 到了現(xiàn)代,有人在承認倉頡的同時又擴大了造字者的隊伍。
14、比如魯迅先生,他認為“......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是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記事了。
15、中國文字的來由,恐怕逃不出這例子。
16、”《魯迅.門外文談》。
17、也就是說,漢字當然不可能是倉頡一個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由許許多多的像倉頡這樣的人慢慢豐富起來的,倉頡只不過在這些人當中比較重要、起的作用比較大而已。
18、我們所重視的不是到底是不是倉頡造的漢字,而是造字這件事本身的意義。
19、漢字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歷史走進了由文字記載的時代,是歷史長河中的一件大事,對后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20、 倉頡造字 倉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漢字創(chuàng)始人,被尊為“造字圣人”。
21、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臺,史學家認為倉頡生于斯,葬于斯。
22、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
23、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 事打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huán)結。
24、后又發(fā)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
25、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
26、,這就有創(chuàng)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27、黃帝時是上古發(fā)明創(chuàng)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fā)明了養(yǎng)蠶,還發(fā)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chuàng)造出一種文字來。
28、 傳說倉頡;四目重瞳,非常聰明,有一年,倉頡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陽虛之山(現(xiàn)在陜西省雒南縣),臨于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見一支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
29、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
30、他看來看去,發(fā)現(xiàn)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
31、他想花紋既能表示意義,如果定下一個規(guī)則,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幺?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并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32、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jīng)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
33、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
34、 倉頡造字成功,發(fā)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
35、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自然值得慶賀。
36、但鬼為什幺要哭呢?有人說,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37、 還有一種說法是: 有一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
38、事后,倉頡愧而辭官云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
39、三年后他回到故鄉(xiāng)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chuàng)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
40、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41、 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
42、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chuàng)文字的事后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
43、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
44、再后來,上天知道了這件事,下了一場谷子雨獎勵倉頡。
45、這便是人間谷雨節(jié)的由來。
46、 從白水縣城出發(fā),沿渭(南)清(澗)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
47、吉普車在高原的溝岔間跑了一個小時左右,才來到了倉頡廟所在的史官村。
48、這座已有1800余年歷史的倉頡廟已被國務院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9、 倉頡陵在吳村西側,與倉頡廟西東相望,是一個高五米的大土丘。
50、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存。
51、陵前翁仲,石獅俱存,并建有石坊,上書“倉頡”二字。
52、倉頡廟,始建年代不詳。
53、據(jù)廟內現(xiàn)存碑刻記載,“歷漢唐以來,未嘗稍替”。
54、如今看到的倉頡廟是明清時的建筑,占地約兩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對,雕刻精美雅致;山門、二門皆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寢閣大方美觀。
55、還有明代名人篆額題聯(lián)和倉頡夫婦的石雕。
56、廟內碑刻林立,松柏蒼翠,楊柳依依,樓臺亭閣鱗次櫛比,整個建筑雄偉壯觀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tǒng),并仍然或曾經(jīng)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
57、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
58、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59、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歷經(jīng)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
60、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
61、盡管漢語方言發(fā)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
62、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guī)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63、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guī)律,是“用字法”。
64、三千余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
65、但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后,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一個重要方面。
66、這些運動的立論以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
67、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
68、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xiàn)都是基于這種思想。
69、中國大陸將漢字筆畫參考行書草書加以省簡,于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在中國及新加坡使用至今。
70、則一直使用繁體中文。
71、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
72、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
73、在漢字發(fā)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lián)等文化,并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74、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
75、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
76、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77、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78、目前在使用漢語的地區(qū),大都使用兩種規(guī)范漢字,分別是繁體中文(繁體字)和簡體中文(簡體字)。
79、 前者用于、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qū)。
80、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tǒng)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81、由于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后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并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
82、現(xiàn)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yōu)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xù)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
83、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后,“漢字落后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shù)人拋棄。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