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食物的營養(yǎng)四年級科學下冊,食物的營養(yǎng)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人們的健康、生理和智力的發(fā)育都直接與飲食的質量和數(shù)量有關。
2、機體需不斷地從外界攝入食物來滿足它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
3、因此,食物在營養(yǎng)上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
4、人體可從食物中得到的營養(yǎng)素有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類。
5、營 養(yǎng) 素營養(yǎng)素是保證人體健康和正常生長發(fā)育的物質基礎,目前已知有幾十種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從化學性質和生理功能將他們劃分為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6、它們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但在代謝過程中卻密切相關,共同維持和調節(jié)生命活動。
7、營養(yǎng)是機體同化外界環(huán)境物質(營養(yǎng)素)的生物學過程。
8、人們通過攝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要,達到合理營養(yǎng)、促進健康的目的。
9、所以合理營養(yǎng)是人體健康的物質基礎。
10、下面,將一一展示各種營養(yǎng)素生理功能、體內代謝、營養(yǎng)價值評價、膳食來源和供給量。
11、 基 本 概 念營養(yǎng):機體同化外界環(huán)境物質(營養(yǎng)素)的生物學過程。
12、2、營養(yǎng)素:指具有營養(yǎng)作用的物質,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物和維生素等。
13、3、營養(yǎng)價值:通常指食品中所含營養(yǎng)素和熱能能滿足人體營養(yǎng)需要的程度。
14、營養(yǎng)價值的高低,取決于食品中所含營養(yǎng)素種類,數(shù)量及其相互比例。
15、4、需要量:在一定時期內,維持機體生命和健康的熱能或營養(yǎng)素攝入水平。
16、5、最低生理需要量:不出現(xiàn)營養(yǎng)素缺乏臨床表現(xiàn)的最低需要量。
17、如VitC成人的最低生理需要量是10mg/天。
18、6、適宜生理需要量:在一定時期內,維持機體最佳健康狀況的熱能或營養(yǎng)素攝入水平。
19、7、RDA:推薦膳食供給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科學水平制訂的幾乎能滿足所有健康人群對已知營養(yǎng)素需要的必需營養(yǎng)素的攝入水平。
20、8、平衡膳食:指營養(yǎng)素種類齊全、數(shù)量充足和比例恰當?shù)纳攀场?/p>
21、9、合理營養(yǎng):指通過攝入平衡膳食達到維持機體最佳營養(yǎng)狀況的生物學過程。
22、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一切細胞組織都由蛋白質參與組成。
23、人體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按不同組合而成,并已確定8種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必須從膳食補充,這些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即: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纈氨酸。
24、另有組氨酸為嬰兒必需氨基酸。
25、近年有人證明組氨酸也是成人必需氨基酸。
26、膳食蛋白質經(jīng)分解為氨基酸后被機體吸收,再在體內合成組織蛋白與活性物質,故攝入蛋白質是為滿足機體氨基酸的需要,不僅氨基酸的含量,必需氨基酸之間比例亦應盡量接近人體必需氨基酸的要求模式。
27、雞蛋和人奶的氨基酸構成很接近人體需要量,其蛋白質的利用率最高。
28、蛋白質的生理作用:代謝過程中具有催化作用和調節(jié)作用的酶和激素,運輸氧的血紅蛋白,肌肉收縮的肌纖凝蛋白和構成支架的膠原蛋白以及免疫作用的抗體均由蛋白質構成。
29、此外,體內酸堿平衡、水分在體內的正常分布、遺傳信息的傳遞、許多重要物質的運輸都與蛋白質有關。
30、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在自然界,沒有一種動物或植物的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比例完全符合人體需要。
31、但是,將多種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就能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價。
32、這就是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33、谷類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中,賴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較低,尤其是小米和面粉中賴氨酸的含量很少,但甘薯和馬鈴薯的蛋白質的賴氨酸特別豐富;玉米中既缺乏賴氨酸又缺乏色氨酸,而小米及馬鈴薯的蛋白質中色氨酸較多。
34、豆類蛋白質中富含谷類缺乏的賴氨酸,而蛋氨酸較低。
35、將谷類和豆類混合吃,使蛋白質的質量得到改善。
36、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含蛋白質數(shù)量豐富質量良好的食物有:動物性:瘦肉類10-20%,禽肉類20%,魚類15-20%,蛋類11-14%,鮮奶類1.5-4%。
37、植物性:干豆類20-24%,硬果類15-30%。
38、在我國人們日常膳食中,蛋白質主要來源于谷類食物。
39、而大豆蛋白含量最高20-40%。
40、谷類一般含蛋白質6-8%。
41、而薯類約含2-3%。
42、脂 類概念:脂類是脂肪和類脂的總稱,脂肪是指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甘油三酯,又稱中性脂肪。
43、類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類、脂蛋白等。
44、脂類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在維持細胞結構、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45、脂肪在正常人按體重計含量約10-20%。
46、膳食脂肪的營養(yǎng)學意義:①提供機體所需的熱能,是食物中供熱能最多的營養(yǎng)素。
47、②延遲胃的排空,增加飽腹感。
48、③油脂烹調食物可以改變食物的感官性質,促進食欲有利于營養(yǎng)素的消化吸收。
49、④食用油脂是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之一,如魚油及肝臟的油脂含豐富的維生素A、D,麥胚油富含維生素E,許多種子油富含維生素K,并有利于其吸收。
50、膳食脂類的來源膳食脂類的來源包括烹調用油脂及食物本身含有的脂類。
51、供給人體脂肪的動物來源:豬油、牛脂、羊脂、肥肉、奶脂、蛋類及其制品;植物來源:菜油、大豆油、麻油、大豆、花生、芝麻、核桃仁、瓜子仁等。
52、碳水化合物根據(jù)分子結構分為單糖、寡糖和多糖。
53、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山梨醇、木糖等。
54、寡糖:如雙糖:蔗糖、乳糖、麥芽糖、海藻糖等。
55、多糖分兩類:⑴被吸收消化的多糖,如淀粉、糊精、糖原(動物淀粉);⑵不被人體吸收的多糖有:纖維素(粗纖維)、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以上四種多糖合稱膳食纖維,雖不能被人體吸收,但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排除有害物質;減少膽酸和中性固醇的肝腸循環(huán),降低血膽固醇;影響腸道菌群、抗腸癌發(fā)生作用等。
56、故有人稱之為第六類營養(yǎng)素,但攝入量不易過多。
57、碳水化合物的營養(yǎng)學意義⑴碳水化合物是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類從膳食中取得熱能的最經(jīng)濟最主要的來源。
58、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能,故碳水化合物對維持神經(jīng)組織功能有重要意義。
59、⑵碳水化合物是機體重要組成物質。
60、⑶碳水化合物對機體某些營養(yǎng)素的正常代謝關系密切。
61、如碳水化合物對蛋白質的節(jié)約作用。
62、⑷碳水化合物,如肝臟中的葡萄糖醛酸尚具有解毒作用。
63、碳水化合物的來源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來源有:谷類、薯類、根莖類蔬菜、豆類、含淀粉多的堅果(栗子、菱角等),這類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64、另外有食糖,主要是蔗糖,提供雙糖和單糖;蔬菜水果除含少量單糖外還含有纖維素及果膠類。
65、膳食中碳化合物供熱所占比例為60%-70%。
66、水水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組成成分,是維持人體生長發(fā)育和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
67、水具有多種生理功能:①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調節(jié)體溫;③維持臟器形態(tài);④潤滑作用。
68、礦物質:包括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人體組織中幾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元素。
69、在這些元素中,已發(fā)現(xiàn)有20余種是構成人體組織、維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謝所必需。
70、其中除碳、氫、氧和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統(tǒng)稱為無機鹽(礦物質、灰分)。
71、含量大于0.01%者稱為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如鈣、磷、鈉、鉀、氯、鎂和硫等7種。
72、含量小于0.01%(100mg/kg體重),為微量元素。
73、目前技術水平在人體內可檢出的約為70種,但已確認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共有14種,即銅、鈷、氟、鐵、碘、錳、鉬、鎳、硒、硅、錫、釩和鋅、砷。
74、無機鹽的生理作用主要有:①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如骨骼和牙齒中的鈣、磷和鎂;②在細胞內外液中,無機元素與蛋白質一起調節(jié)細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維持正常的滲透壓,酸堿平衡,維持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③構成酶的輔基、激素、維生素、蛋白質和核酸的成分,或參與酶系的激活。
75、無機鹽與其他有機營養(yǎng)素不同,不能在體內生成,各種無機鹽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每日都有一定量隨各種途徑如糞、尿、汗、頭發(fā)、指甲、皮膚及粘膜的脫落排出體外,因此必須通過膳食補充。
76、由于某些無機元素在體內,其生理作用劑量與毒害劑量帶距離較小,因此過量攝入常不僅無益而有害,特別要注意用量不宜過大。
77、一般容易缺乏的有:鈣、鐵、鋅。
78、在特殊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條件下,也可能有碘、硒及其它元素的缺乏。
79、鈣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無機元素。
80、生理功能:①構成骨骼和牙齒;②維持神經(jīng)和肌肉活動;③促進體內某些酶的活性;④此外,鈣還參與血凝過程、激素分泌等。
81、食物來源:鈣的食物來源應考慮兩個方面,鈣的含量及吸收利用率。
82、乳及乳制品含鈣豐富,吸收率也高,是嬰幼兒最理想的鈣來源。
83、水產(chǎn)品中小蝦皮含鈣特別多,其次是海帶。
84、豆和豆制品以及油料種子和蔬菜含鈣也不少。
85、特別突出的有黃豆及其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種瓜子、芝麻醬等等。
86、膳食蛋白質充足,有利于鈣的吸收。
87、鐵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種,主要存在于血紅蛋白中。
88、另外,鐵蛋白、含鐵血黃素以貯存鐵的形式存在于肝、脾與骨髓中。
89、膳食中可利用鐵長期不足,??蓪е氯辫F性貧血,特別是嬰幼兒、孕婦及乳母更易發(fā)生。
90、食物來源:膳食中的鐵的良好來源為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畜禽肉類、魚類。
91、蔬菜中含鐵不高,油菜、菠菜、韭菜等利用率不高。
92、鋅鋅的生理作用:①酶的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劑;②促進生長發(fā)育與組織再生;③促進食欲;④促進維生素A代謝和生理作用;⑤參與免疫功能。
93、鋅缺乏:生長期兒童缺乏最為影響的是生長遲緩、垂體調節(jié)機能障礙、食欲不振、味覺遲鈍甚至喪失、皮膚創(chuàng)傷不宜愈合、易感染等。
94、性成熟延遲、第二性征發(fā)育障礙、性功能減退、精子產(chǎn)生過少等。
95、食物來源及供給量:鋅的來源廣泛,但動植物性食物的鋅含量與吸收率有很大差異。
96、牡蠣含鋅量最高可達1000ppm以上,畜禽肉及肝臟、蛋類在20-50ppm,魚及其它海產(chǎn)品在15ppm左右,牛乳及乳制品3-15ppm,豆類及谷類15-20ppm,而蔬菜及水果含量較低,一般在10ppm以下。
97、維生素維生素是類化學結構與生理功能各不相同的物質,但它們都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體不能合成、需要量甚微、各有特殊生理功能、既不參與機體組成也不提供熱能的有機物。
98、這既是所有維生素的共同特點的概括,也可以認為是維生素的定義。
99、營養(yǎng)學常按其溶解性分為脂溶性與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
100、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族,有BB2、B6、B12,煙酸、葉酸、泛酸、膽堿、維生素C等。
101、二類各有許多不同點,脂溶性維生素大部分貯存在脂肪組織(尤其是定脂)中,通過膽汁緩慢排出體外,故過量攝入,可致中毒。
102、水溶性維生素在體內僅有少量貯存,且宜排出體外。
103、因此,必須每天通過飲食供給。
104、當維生素攝入過多時,水溶性維生素常以原形從尿中排出體外,但超過非生理量時有不良作用,干擾其它營養(yǎng)素的代謝。
105、如當脂溶性維生素大量攝入,可致體內積存過多引起中毒。
106、因此,必須注意某些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的過量攝入,也需更多注意強化食品以及維生素制劑的大量服用,既要遵循合理原則,不宜盲目增大,過量使用。
107、人體維生素不足或缺乏的原因:①膳食中供給不足;②人體吸收利用降低;③維生素需要相對增高。
108、(一)維生素A(視黃醇)維生素A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含有β-胡蘿卜素及其它類胡蘿卜素,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
109、缺乏暗適應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2、粘膜、上皮改變3、生長發(fā)育受阻4、其他 味覺、嗅覺減弱,食欲下降。
110、攝入過多引起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厭食、過渡興奮、骨疼痛、頭發(fā)稀疏、皮膚搔癢、胎兒畸形等。
111、食物來源人體從食物中獲得的維生素A,主要有兩類,一是維生素A原即各種類胡蘿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綠葉菜類、黃色菜類及水果類。
112、含量較豐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紅心紅薯、胡蘿卜、青椒、南瓜等。
113、一是來自動物性食物的維生素A,多數(shù)以酯的形式存在于動物肝臟、奶及奶制品(未脫脂)及禽蛋中。
114、(二)維生素D維生素D:人類從兩個途徑獲得VitD,即從食物攝入和皮膚內由VitD原形成。
115、VitD缺乏或過多VitD缺乏:引起鈣磷吸收減少,血鈣水平下降,骨骼無機化受阻、致骨質軟化、變形,在嬰幼兒期發(fā)生佝僂病,成年人發(fā)生骨軟化癥。
116、①佝僂病 VitD缺乏,骨骼不能正常鈣化,變軟,易彎曲,畸形。
117、同時影響神經(jīng)、肌肉、造血、免疫等器官組織的功能。
118、一般6個月以下的嬰兒多見急性佝僂病,骨質以軟化為主,較大兒童多見亞急性佝僂病,骨質以增生為主。
119、②骨軟化癥 發(fā)生于成人,特別是妊娠、授乳的婦女和老年人。
120、主要表現(xiàn)為骨軟化,易折斷。
121、初期,腰背部、腿部不定位的時好時壞的疼痛,但常在活動時加劇,嚴重時骨骼脫鈣,骨質疏松,有自發(fā)性、多發(fā)性骨折。
122、VitD 攝入過多對人體有嚴重危害,一般每日不宜超過400IU。
123、VitD攝入過量(2000IU/天/人)可導致鈣吸收增加,血鈣過多,鈣可在軟組織(包括心臟、血管、肺和腎小管)內沉積。
124、輕度中毒為食欲減退、過渡口渴、惡心、嘔吐、煩躁、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xiàn)。
125、妊娠期和嬰兒初期過多攝入VitD,可引起初生體重低。
126、嚴重者并有智力發(fā)育不良及骨硬化。
127、食物來源天然食物中VitD含量均較低,含脂肪高的海魚、動物肝、蛋黃、奶油相對較多;瘦肉、奶含量較少,魚肝油可作為嬰幼兒補充VitD。
128、適當日光浴對嬰幼兒、特殊的地面下工作人員非常重要。
129、(三)硫胺素(維生素B1)硫胺素又名抗神經(jīng)炎因子、抗腳氣病因子。
130、生理功能: 維生素B1是體內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鍵物質,參與糖代謝和支鏈氨基酸代謝。
131、對神經(jīng)生理活動有調節(jié)作用,與心臟活動、食欲維持、胃腸道正常蠕動及消化液分泌有關。
132、缺乏:硫胺素缺乏初期的輕度癥狀,有疲乏、淡漠、食欲差、惡心、憂郁、急躁、沮喪、腿麻木和心電圖異常。
133、①干性腳氣病 以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癥狀為主;②濕性腳氣病 以水腫和心臟癥狀為主;③嬰兒腳氣病 常由母親孕期缺乏硫胺素,其癥狀主要有致命性青紫癥狀、吸奶無力、老睡不醒。
134、食物來源硫胺素廣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含量較豐富的有:動物內臟、肉類、豆類、花生及沒加工的糧谷類。
135、水果、蔬菜、蛋、奶也含有,但含量較低。
136、(四)核黃素(VitB2)生理功能:VitB2是體內多種氧化酶系統(tǒng)不可缺少的輔基部分。
137、在細胞代謝呼吸鏈反應中起控制作用,直接參與氧化還原反應。
138、缺乏:VitB2缺乏在人類主要表現(xiàn)在眼、口腔、皮膚的炎癥反應。
139、①眼 眼球結膜充血,角膜周圍血管增生,嚴重角膜下部有潰瘍,老年人白內障與其有關有些暗適應下降與其也有關;②口腔 口角炎、唇炎、舌炎;③皮膚 脂溢性皮炎;④貧血 VitB2缺乏常干擾鐵在體內的吸收、貯存及動員;⑤缺乏還影響生長發(fā)育,妊娠缺乏可致胎兒骨骼畸形。
140、食物來源VitB2廣泛存在于植物和動物中,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較植物性高,肝、腎、心臟、乳及蛋類中含量尤為豐富,大豆和各種綠葉菜亦含有一定數(shù)量。
141、(五)維生素C(VitC)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
142、生理功能:①VitC具有還原作用,阻止脂類過氧化以及某些化學物質的危害作用;②當VitC缺乏時,將影響膠原的合成,造成創(chuàng)傷愈合延緩、微血管壁脆弱及不同程度出血;③VitC還可在體內將膽固醇轉變?yōu)槟苋苡谒牧蛩猁}而增加排泄;VitC也參與肝中膽固醇的羥化作用,以形成膽酸,從而降低血膽固醇的含量。
143、此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與釋放也需VitC參與。
144、缺乏與過量VitC在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飲食中獲得,VitC缺乏癥叫壞血病。
145、早期癥狀是疲倦、疲乏、急躁、呼吸急促、牙齦疼痛出血、傷口愈合不良、關節(jié)肌肉短暫性疼痛,易骨折等。
146、典型癥狀:牙齦腫脹出血、牙床潰爛、牙齒松動,毛細血管脆性增加。
147、嚴重者可導致皮下、肌肉和關節(jié)出血及血腫形成。
148、出現(xiàn)貧血,肌肉纖維衰退,心臟衰竭,嚴重內出血,而有致猝死的危險。
149、過量:當每日攝入2-8克以上時,將會危害食用者健康,可出現(xiàn)惡心、腹部不適、甚至痙攣、腹瀉、鐵吸收過渡、降低白細胞殺菌能力、破壞紅細胞以及形成泌尿道結石。
150、此外,長期大劑量攝入會產(chǎn)生依賴性。
151、食物來源:主要來源于蔬菜和水果,特別是綠色蔬菜。
152、食物分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對各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有了較詳細的了解,各國營養(yǎng)工作者根據(jù)各種食物所含營養(yǎng)素的特點及各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將食物分成若干種類,以勸告居民每日膳食組成應當含有這些種類的食物,才能保證得到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
153、我國營養(yǎng)工作者根據(jù)我國居民的膳食特點將食物分成以下類。
154、一、 谷類和薯類谷類通常食指小麥、大米、玉米、小米、高粱米等。
155、目前我國居民日常主食以小麥和大米為主,其它如玉米、高粱、小米等食用量較少,通常也稱為雜糧。
156、薯類包括甘薯、馬鈴薯、木薯等。
157、干豆類包括綠豆、豌豆和赤豆等。
158、我國居民的每日膳食中是以谷類為主的,平均每人每日攝入500克左右。
159、薯類和干豆類除在個別地區(qū)食用量稍大外,在大多數(shù)地區(qū),尤其是城市居民食用量很少,這類食物主要給人體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B維生素,使人體能量最主要的來源。
160、我國人民膳食中,有80%的能量和50%的蛋白質是由谷類食物提供的。
161、二、動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禽類、蛋、魚、奶等,這類食物主要給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維生素A和維生素B等。
162、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十年改革開放給城鄉(xiāng)居民的生活水平帶來了巨大變化,動物性食品的消費水平亦不斷提高。
163、動物性食品的蛋白質一般都具較高的生物價值,其生物利用率較高。
164、肉類除含有蛋白質和脂肪外,還含有較豐富的鐵和磷及B族維生素,動物肝臟含有較高的維生素A。
165、魚類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約含10%的蛋白質,也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
166、牛奶是營養(yǎng)較全面的食物,含蛋白質3.5%,其中3%是酪蛋白,含有各種必需氨基酸,牛奶也是鈣的良好來源。
167、蛋類的蛋白質含有各種必需氨基酸,其生物學價值接近100%,含有豐富的鈣、鐵和維生素等。
168、三、豆類及其制品大豆是我國特產(chǎn),大豆制品如豆腐等在我國飲食方面已有悠久歷史。
169、大豆及其制品在我國人民膳食蛋白質來源占有重要的地位。
170、它含有較高的蛋白質(35%-40%)和脂肪,而且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
171、大豆蛋白質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某些農村地區(qū)動物性食物攝入量較少的缺陷。
172、四、蔬菜、水果類蔬菜和水果是人類膳食的重要食物,1992年全國營養(yǎng)調查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每人每日攝入約340克蔬菜、水果,占每日總攝食量的30%左右。
173、它們含有豐富的抗壞血酸、胡蘿卜素和核黃素,同時也是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174、五、純熱能食物能量食物是指以提供機體能量為主的一類食物,包括植物油脂、食糖和酒類。
175、植物油包括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棉子油等。
176、植物油脂是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之一,它們不僅供給人體能量,還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等。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