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chuàng)作的一篇經典散文,全文以議論為主,探討了“師道”的重要性以及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下是《師說》的原文及其翻譯: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譯: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答疑惑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一切的,誰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卻不向老師請教,那些疑惑最終就無法解決了。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們聽到的道理自然比我早,我應該跟從他們并拜他們?yōu)閹?;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們聽到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應該跟從他們并拜他們?yōu)閹?。我學習的是道理,哪里管他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年長年幼,只要道理存在,就是老師的所在之處。
唉!從師學習的風氣已經很久沒有流傳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是很難的??!古代的圣人,他們的才智遠遠超過普通人,尚且需要向老師請教;如今的普通人,他們與圣人的差距很大,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源于這一點吧!
《師說》通過對古今對比,強調了從師的重要性,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輕視師道現(xiàn)象的不滿,并呼吁恢復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這篇文章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還展現(xiàn)了韓愈獨特的文風和表達方式。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