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李清照詩詞全集共90首,李清照詩詞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4、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5、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 【賞析】 這首詞作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7、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lǐng)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nèi)之物,對清秋季節(jié)起了點染作用。
8、全句設(shè)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
9、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
10、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xiàn)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
11、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diào)。
12、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qū)懺~人從晝到夜一天內(nèi)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
13、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
14、下面“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后的懸念。
15、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gòu)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
16、按順序,應(yīng)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
17、“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
18、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
19、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
20、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
21、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于詞人心頭。
22、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
23、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
24、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25、 下片自此轉(zhuǎn)為直接抒情,用內(nèi)心獨自的方式展開。
26、“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
27、這兩句也是上闋“云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
28、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29、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
30、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
31、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
32、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33、 “此情封鎖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4、”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
35、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yīng),“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jié)構(gòu)既十分工整,表現(xiàn)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shù)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36、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非一枝獨秀。
37、它有賴于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后襯映,而相得益彰。
38、 點絳唇--[清] 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39、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40、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41、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因南北朝時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來。
42、明·楊慎《升庵詞品》曰:“《點絳唇》取梁江淹詩‘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以為名。
43、” (李清照) 閨:過去年輕女子居住的內(nèi)室。
44、 柔:一作“愁”。
45、 崔花雨:這里指崔花調(diào)落的雨。
46、 無情緒:心懷抑郁惆悵,沒有興趣。
47、 人何處: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處的“人”,當與《鳳凰臺上憶吹簫》的“武陵人”及《滿庭芳》的“無人到”中的兩個“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趙明誠。
48、 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化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達亟待良人歸來之望。
49、望斷,即望盡,以極多次數(shù)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見。
50、 【古詩今譯】 一個人獨處深院閨房,心中總是積郁著千絲萬縷的愁緒。
51、憐惜春天,可春天已經(jīng)匆匆離去了,就在這原本令人落寞難捱的暮春時節(jié)偏偏又下起了幾點令人懊惱的雨。
52、 倚著欄桿,眺望遠方,無論怎樣也無法排解心中的憂煩愁苦。
53、心上的人兒,你現(xiàn)在何方?在這枯草連天的季節(jié),望斷天涯,何處才是你回家的路啊! 【賞析】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婉約派女作家。
54、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
55、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xué)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
56、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57、金兵入據(jù)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58、她的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閨情相思,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風格頓變。
59、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徑,語言清麗。
60、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61、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62、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失。
63、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64、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65、 本篇是一首借傷春寫離愁別怨的閨怨詞,是詞人李清照惦念離別的丈夫而作的。
66、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結(jié)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篤,經(jīng)常在一起共同??睍?,研究金石文字,以至于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67、夫妻之間如此深厚、默契、美好的生活卻因丈夫赴職在外而長期分別,其內(nèi)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68、這種滋味,她在《鳳凰臺上憶吹簫》之“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這一詞句中也曾有所流露。
69、 在本篇中,詞人通過傷春情景的描寫,層層深入地表達了對丈夫的無限思念之情,揭示了怨別與相思這一基本主題。
70、作品分上下兩闕,現(xiàn)就詞的這一構(gòu)成特點,按闕逐句體會全詞的含義。
71、 上闕,重在寫傷春,寫主人公面對春天悄然離去之時的無限傷感的情懷。
72、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73、”作品開篇以抒情筆調(diào)切入主題,再現(xiàn)了主人公獨守深閨,孤單寂寞,思念親人,愁情不絕,柔腸寸斷,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狀。
74、“柔腸一寸”就“愁千縷”,足見主人公寂寞愁苦、深情綿長、思念之情無可排遣的程度已經(jīng)到了極致。
75、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76、”這是一句經(jīng)典的環(huán)境描寫,意在烘托主人公憂愁的心境。
77、原本令人憐惜且最能給人帶來希望的春天卻走了,這倒也罷,偏偏又下起了摧殘鮮花的暮春之雨,此景中的主人公心緒怎還能好得起來呢。
78、此外,這惜春也蘊涵著詞人憐惜青春年華的心理。
79、 下闋,重在寫傷別,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強烈的思念和盼歸之情。
80、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獨處深閨,浮上心頭的是“寂寞”,是“柔腸一寸愁千縷”,無奈之下,只好走到閨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風景,也好排遣心中的憂煩愁思。
81、可是“倚遍欄桿”,極力凝望遠方,終究還是沒有好心緒。
82、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自己的丈夫遠在他鄉(xiāng),望不見,心思又放不下。
83、由此景此情引出下文的“人何處”,此為由景及人之蓄勢與鋪墊。
84、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85、”這一句是寫主人公遙望遠方,盼望丈夫歸來的情形。
86、上文的憑欄遠眺,看到丈夫歸來的影子了嗎?沒有,目所能及的只有蒼蒼遠山,只有茫茫春水,只有“連天衰草”,人在哪兒啊?!遠處的路一直望到再也望不見了,也就是說把“歸來路”都“望斷”了,仍然不見丈夫的身影,可見此刻的主人公心中該充滿了什么樣的落寞、失望、和哀愁哇! 這首詞之所以情切意濃,感人肺腑,主要得益于白描手法的使用。
87、作品沒有引經(jīng)據(jù)典,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字字平白,句句樸實無華,卻于字里行間飽含著相思之苦,離別之愁,怨別之恨,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李清照作品明白如話、語淺情深的藝術(shù)特色。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