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皮亞杰兒童心理學理論論文,皮亞杰兒童心理學理論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兒童心理學同研究普通心理學中一般心理機能發(fā)展的發(fā)生心理學不同。
2、它只研究兒童心理發(fā)展本身,同時又不局限于生物學上的成熟問題,還必須考慮兒童的練習、獲得的經驗和一般的社會生活。
3、本書的目的在于通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研究,使人們能夠采取多種渠道來教育兒童。
4、 感知——運動的水平 兒童的知覺發(fā)展和智慧起點,是頭十八個月的感知和運動。
5、我們把兒童的語言還未出現的時期,稱為“感知——運動”時期。
6、 這一時期,兒童盡管還沒有語言,但智慧已經存在。
7、這時的智慧發(fā)展主要分六個階段。
8、首先是反射。
9、兒童在外部刺激下形成習得行為,同時又把客體納入主體的本能動作中加以同化。
10、其次是最初習慣。
11、兒童尚不能分清主體和客體,二者?;煸谝黄稹?/p>
12、第三是智慧萌芽。
13、兒童試圖區(qū)分自己和物體,并去尋找動作與效果的關系。
14、第四和第五階段,兒童開始尋找被幕布遮蓋著的物體,知道了客體的永久性。
15、第六階段,兒童不僅能用外部的或身體的摸索,而且能用內部的聯合,達到突然的理解。
16、兒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的“自我中心主義”,但在這六個階段中,逐漸發(fā)生了“脫離自我中心”的過程,開始把自己看做許多永久客體組成的世界中的一個客體。
17、兒童的“感知——運動”時期,又是以節(jié)奏--結構(個別反射的重復運動)、調節(jié)(探索與控制習慣和智慧)、可逆性(實際位移群)三種連續(xù)的形式出現的,而這一規(guī)律又支配了兒童往后所有智慧的發(fā)展。
18、 兒童在頭十八個月內也有情感,但它相當于緊張狀態(tài)和松弛狀態(tài)的交替。
19、他們的微笑常常是由同伴的微笑引起,因而成為彼此交流的工具。
20、與別人的這種接觸,預示著兒童由接觸別人向彼此交往過渡。
21、如果人與人之間適當刺激,也是可以促使兒童情感正常發(fā)展的。
22、 知覺的發(fā)展 一歲以內的兒童的感知--反應中有兩個重要問題。
23、一個是知覺的常性問題,即在兒童的眼中,永久性的客體有大小、形狀的變化,這是視覺的差異;另一個是知覺的因果性問題。
24、兒童的知覺因果性比成年人更依賴于物體的接觸,也比成年人概念模糊。
25、知覺的活動在數量和質量上是隨兒童的年浞⒄溝摹K梢愿納浦醪⒕勒按砭酢保敝了悄芙郵苤腔鄣鬧傅嘉埂?br/> 兒童的智慧思維的概念不僅僅來源于知覺的抽象和概括,因為概念除知覺材料外,還同復雜的特殊結構結合在一起。
26、知覺結構是不可逆的,而運算是可逆的。
27、邏輯--數理概念中的運算是從作用于事物的動作抽象出來的,而不是從所知覺到的事物直接抽象得來的。
28、即使每個動作能引起感官的知覺,這些動作的圖式也無法被知覺到。
29、 信號性或象征性功能 兒童在一歲半至兩歲期間,具有了用“信號物”代表事物的能力。
30、這種能力引起表象的功能,郎是‘信號性”或“象征性”功能。
31、這種功能可以分為五種行為模式,即延期模仿、象征性游戲、初期的繪畫、心理表象和初期的語言。
32、 延期模仿 是指兒童在事物的原型不在眼前時仍能繼續(xù)模仿它。
33、象征性游戲 是兒童的感情與智慧上的平衡。
34、在這里既無強制也無處分,通過同化作用改變現實,如佯裝瞌睡。
35、初期的繪畫,在兩歲以前比較少見。
36、它最初以潦草亂畫、不協(xié)調的模仿為特征,以后經過“理智性的現實主義”(如側面畫人的臉部也畫兩只眼睛),發(fā)展“視覺性的現實主義”(不再給側面的臉部畫兩只眼晴)。
37、心理表象是內化了的模仿,即在心理上想象一個動作。
38、但它出現較晚,只有到七八歲以后才是預見性的,能預見運動及其結果。
39、初期的語言,指兒童能用語言稱呼不在眼前的事物。
40、前四種模式都以模仿為基礎,但到了感知--運動階段的終末,動作表象已經成為一個分化了的信號物,部分地構成思維的表象。
41、語言的出現,不但提供了與別人接觸的機會,而且也能通過與人交流增強兒童的表象能力。
42、同時,語言又推動著兒童智慧運算的發(fā)展。
43、它可以使兒童在廣度和速度上增強思維能力,又因為語言由邏輯構成,所以兒童在學習語言時也在發(fā)展著思維。
44、 思維的“具體”運算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兒童由二歲至七八歲為前運算階段,而由七八歲至十一二歲為具體運算階段。
45、整個說來,兒童由二三歲到十一二歲是為具體運算準備并形成具體運算的漫長階段。
46、這一階段,是兒童從各個領域以自我為中心向脫離自我中心過渡。
47、這種脫離中心化,同時表現在認識的、社會的和道德的各方面。
48、 運算是具有同樣心理水平的人們共有的。
49、運算與動作官不可分。
50、動作是在實物上進行的,如推動或分開物體。
51、兒童的思維水平過渡到具體運算階段時,動作發(fā)生了內化,即內化為運算。
52、運算是在頭腦里進行思維的,但又不失去動作原有的特征。
53、動作上升為運算,兒童的思維水平便逐漸在深化。
54、在前運算階段,兒童還不懂得一個運算的變換經常使整個體系中的某些因素保持不變的守恒。
55、但在具體運算階段,守恒、分類、序列、數量、空間、時間和速度、因果性和偶然性等概念逐步形成。
56、兒童已經以動作的一般協(xié)調為基礎脫離中心化,并使現實的表象從它易被人迷惑的形象外貌中解放出來了。
57、 兒童的情感活動和社會性活動的發(fā)展和認識活動的發(fā)展過程相似。
58、這三者事實上也不能截然分開。
59、在前運算階段的兒童間的社會性交流,是以兒童和他自己的活動為中心的,這是“幼童自我中心主義”。
60、象征性的游戲把現實同化于兒童和自己的愿望之中,朝著有組織的游戲和有規(guī)律的游戲發(fā)展,這標志著象征的客觀化和自我的社會化。
61、 兒童與父母或執(zhí)行父母任務的成人間的情感關系產生著兒童特有的道德情感。
62、這種道德情感通過一個人的良心而強制他發(fā)生。
63、在這時,父母的自我成為兒童的“理想中的自我”,是兒童的強制性的模范源泉和良心形成的源泉。
64、隨著社會關系發(fā)展,它便由只能喚起兒童對親屬的服從逐漸發(fā)展到互敬和互惠方向。
65、當兒童達到運算水平后,就能彼此互助合作了,因為社會的交流既是個人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
66、 前青年期和命題運算 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是前青年期或少年期。
67、這一時期,兒童成功地從具體事物中逐漸解放了出來,除對現實作出適應外,還具有遠大的理想,也開始掌握理論。
68、這一時期為青年期作好準備,帶有根本性的脫離自我中心作用。
69、 前青年期的少年最大新奇處在于通過形式與內容的區(qū)分,正確地推論過去不相信或至少現時還未相信的命題,由此可以從僅僅可能的真實性中引出必要的結論,成為形式思維的開端。
70、兒童的思維此時已超出了事物的具體內容或感知的事實,而朝著非直接感知或未來的事物的方向發(fā)展。
71、 這階段的思維特點是能從理論出發(fā),兩個必從具體到理論,能考慮假設的可能性與現實性。
72、這階段運算的特點是把邏輯運算組合為“群”和“運算系統(tǒng)”,依據可能的變換形式憑藉推理引出必要的結論,解決有關命題。
73、這階段的兒童可能有科學創(chuàng)見和理論創(chuàng)新。
74、 兒童在這一時期的思維能力已經達到了成人的準備階段。
75、青年與兒童不同。
76、合年不僅能形成理論,而且還考慮到選擇職業(yè),使他能滿足改造社會和實現新理想的需要。
77、前青年期雖然尚未達到這階段,但是在此過渡期間可看到許多跡象作為樹化理想準則的開端,以及有關前途規(guī)劃的各種價值開始形成。
78、 結論:心理發(fā)展的因素 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感知——運動階段、運算階段和前青年階段是相互聯系的。
79、每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的延伸和改組,并以個斷增長的程度超越前階段。
80、前一階段的行為模式總是整合于后一階段之中,前者為后者準備,并為后者取代。
81、整個發(fā)展階段是一定程度的交叉重疊,而不是階梯式的。
82、各階段可因年齡和各人智慧程度、社會環(huán)境不同而提前或推遲,但先后次序不變。
83、 兒童心理發(fā)展有四個因素。
84、首先是成熟,即機體的成長,特別是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成熟。
85、其次是練習和習得經驗。
86、無論物理實驗還是數學實驗,都能使兒童獲得新的知識,因此“知識來源于動作”。
87、第二是社會經驗,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社會文化的傳遞。
88、第四,具有自我調節(jié)作用的平衡過程。
89、它能夠調和成熟、練習和社會經驗三方面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定向性特點。
90、正是經過自我調節(jié)的平衡作用,才構成了我們前面所述的各種結構的形成過程。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