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別業(yè)居幽處,到來生隱心是什么意思,別業(yè)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2、 (自己)中年以后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游山水。
3、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4、 興致來了,就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樂。
5、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6、 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
7、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8、 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了回去的時間。
9、 【韻譯】: 中年以后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
10、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 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11、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 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萬化。
12、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xiāng)村父老, 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13、 【賞析一】: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閑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
14、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
15、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
16、第三聯寫心境閑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
17、最后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閑自得的心情。
18、“偶然”遇“林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
19、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
20、凝煉至此,實乃不易。
21、 【賞析二】: 這首詩把退隱后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
22、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云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
23、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
24、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zhèn)洹?/p>
25、 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
26、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
27、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28、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
29、 開頭兩句:“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敘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厭塵俗,而信奉佛教。
30、“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輞川別墅所在地。
31、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
32、他在《山中與裴秀才迪》的信中說:“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
33、輒便往山中,憩感興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34、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35、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36、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37、”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可知道詩中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致了。
38、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
39、詩人同調無多,興致來時,惟有獨游,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40、 第三聯,即言“勝事自知”。
41、“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坐看云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
42、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云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辭》)。
43、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
44、此二句深為后代詩家贊賞。
45、近人俞陛云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
46、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
47、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48、”(《詩境淺說》)這是很有見地的。
49、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
50、毋怪《宣和畫譜》指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及‘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類,以其句法,皆所畫也。
51、” 最后一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52、”突出了“偶然”二字。
53、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來出游便是乘興而去,帶有偶然性:“行到水窮處”自然又是偶然。
54、“偶然”二字實在是貫穿上下,成為此次出游的一個特色。
55、而且正因處處偶然,所以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出心中的悠閑,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
56、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對于我們了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識意義的。
57、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
58、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
59、不刻意探幽尋勝。
60、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61、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62、 【賞析三】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
63、他的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么?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見了。
64、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fā)源地,掩于地表之下。
65、另一個可能 是下雨之后匯集而成的澗水在此地干枯了。
66、這個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云朵涌起。
67、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云,云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68、在生命過程中,不論經營愛情、事業(yè)、學問等,勇往直前,后來竟發(fā)現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
69、此時不防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70、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有兩種境界在其中。
71、第一種,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
72、另一種境界是,即使現在不下雨也沒關系,總有一天會下雨。
73、 從水窮到云起到下雨的過程,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有身體的障礙,有心理的障礙,還有環(huán)境的障礙。
74、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頭回到初發(fā)心的觀點上。
75、初發(fā)心就是初發(fā)菩提心的時候。
76、初發(fā)心時什么也沒有,對修行的方法、觀念都不了解。
77、你先回溯當時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了嗎?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棄。
78、人生的每個階段也都可能發(fā)生這種狀況,如果用這種詩境來看待,處處會有活路的。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