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萬州八景有多少景點,萬州八景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景觀位置位于現(xiàn)在萬州長江以北,竺溪河(天仙湖)以南的北山。
2、 “都歷摩天”,指的是都歷山高插入云。
3、明;沈巨儒詩《都歷摩天》是這樣描寫的:天際孤峰一柱擎,諸巒羅列仙潮尊。
4、大江倒影虹跨澗,明月當空玉滿昆。
5、何用仙人九節(jié)鞭,直探素女洗頭盆。
6、巫峰十二參差立,共仰此山公領(lǐng)孫。
7、苧溪河?xùn)|岸的北山腳下,是唐宋故城,明清時縣城也只限于環(huán)城路一帶,都歷山在縣城后面,被認為是縣城的主山,因位置在原縣城之北,故之名北山。
8、從縣城仰望都歷山,山勢陡峻,高插入云,稱作“都歷摩天”,以形容其高。
9、實際上都歷山只是比太白巖、天城山略高一些,由于地處縣城背面,一向為人所看重。
10、都歷山山頂?shù)貏萜教?,居高臨下,俯瞰縣城,是縣城之屏障,在古代戰(zhàn)爭中,雙方都要先占此山,以控制縣城。
11、北山的半山,曾建道觀,故名“北山觀”。
12、北山踞縣城之頂,俯壓縣城,先踞為勝。
13、明代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就在北山山半建了石城,是軍事性的防御建筑。
14、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至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午)進行了擴建,石城高6公尺左右,城上有兩公尺高的石碟146個,周圍通長400公尺,石城前后均有炮臺。
15、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政府為保護縣城,曾屯兵石城。
16、同治年間,李永和、藍朝鼎起義,縣里又屯兵結(jié)營于此。
17、清末民初,石城建了廟宇“昭明宮”。
18、現(xiàn)已改建為“彌陀院”。
19、從長江下行在江上遠望萬州,都歷山浮若圓珠,這種景觀平時不見,而常出現(xiàn)于雨中。
20、由于煙雨,都歷山腰云霧繚繞,都歷山頂圓珠似的浮于云霧之中,呈現(xiàn)出“渾若圓珠”的景象。
21、清李鼎元有詩云:“路入巴東好處好,萬州廓外最清奇。
22、南山云接北山雨,正是寒江欲暮時。
23、”這后兩句的景色,就是都歷山“渾若圓珠”的時候。
24、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后,舊城環(huán)城路一帶已經(jīng)拆遷,都歷山雖然仍在,失去了下面舊縣城的襯托,隨移民遷建原縣城之上的枇杷坪又形成新區(qū),但摩天的感覺就不如原來了。
25、注:竺溪河為三峽庫區(qū)蓄水前的叫法,如今三峽庫區(qū)蓄水后,竺溪河水面寬廣,萬州政府在竺溪河口內(nèi)側(cè)狹窄處修建了一處堤壩,這樣,竺溪河變成了現(xiàn)今的天仙湖了。
26、 景觀位于長江以南的南山。
27、秋屏列畫是指對江的翠屏山,古時綠化很好,郁郁蔥蔥,疊翠如屏,極目遠眺,恰如屏障,直如一幅圖畫。
28、如孫本卓《南浦八景 秋屏列畫》寫道:爽挹西山景,屏開玉器浮。
29、茂林迷古詩,小港雜漁舟。
30、翠列千巖曉,紅深萬樹秋。
31、天然圖畫好,清宓與營丘。
32、南山正對著舊縣城的南門,縣衙門座北朝南,翠屏山恰似一面綠色屏墻對著縣署,長江河段到了這里轉(zhuǎn)流向東北。
33、根據(jù)這一地形,宋 范成大有詩:前山如屏墻,得得正當戶。
34、西江朝宗來,循屏復(fù)東去。
35、此景隨著舊縣城城址的消失,而南山已農(nóng)耕開發(fā)殆盡,秋屏列畫就名不符實了。
36、峨眉磧月在南山腳下,水落時出現(xiàn)一彎大磧壩,形如娥眉,細石斑斑,極為可愛,峨眉磧成為八景之一,與當?shù)孛袼子嘘P(guān)。
37、據(jù)記載,萬州人每年在正月初七日(人日):“鄉(xiāng)市土女渡江南峨眉磧上,作雞子卜擊小鼓唱竹枝歌。
38、”所以人們對峨眉磧十分鐘愛。
39、清李鼎元詩《峨眉磧》:仲春暖似夏初時,萬縣桐花開滿枝。
40、夜半山岈殘月吐,一痕沙磧畫娥眉。
41、三峽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后,峨眉磧已在水下了,岑洞水簾在南山江邊一個巖嵌,是一個溶洞,《方輿勝覽》記載:“洞廣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石巖盤結(jié)如華蓋,左右方池泉涌出巖際,松竹藤蘿,真神仙窟也。
42、”隋末時有名岑道愿者因避亂由江陵溯江而上至南浦,愛石龕幽靜,遂隱居此洞,遂名岑公洞。
43、岑道愿“愛石龕幽靜,遂居其下,片衣粒食,悉無所營,時已百余歲,肌膚若冰霜,宴坐二十年兀然化去。
44、”活了120多歲。
45、《四川省志》記:“唐(隋末)岑公曾居于此,有石狀如芝,名石芝。
46、又有泉曰:灌芝泉。
47、”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南浦大早,地方官員到岑公洞里求雨后即得了雨。
48、地方衙門稟報朝廷,朝廷封岑道愿為沖妙大師虛鑒真人,并遷妙庭觀于洞旁,一時香火鼎盛,岑公洞遂成名區(qū)。
49、宋黃庭堅、陸游,清王漁洋均有游岑公洞之詩。
50、現(xiàn)洞內(nèi)尚存宋以來石刻多幅。
51、清代丁鳳皋萬縣八景濤《岑洞水簾》:石室藏真地,丹還不計年。
52、層巖仙瀑瀉,半壁水簾懸。
53、鉤轉(zhuǎn)蟾光老,珠跳鶴淚圓。
54、勝游消永日,回首白云眠。
55、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后,岑公洞口略高于水,洞門尚存,三期水位蓄水后亦將沒于水下。
56、 景觀位于長江以北的西山。
57、有“西山夕照”和“曲水流觴”兩景,如西山列為西山夕照”和“白巖仙跡”兩景,則共為三景。
58、“西山夕照”有的稱為“白巖仙跡”前者按自然景觀命名,后者指詩仙李白曾在此讀書一事。
59、清丁風(fēng)皋萬縣八景詩《西山夕照》:西山迎爽氣,霽景夕陽殷。
60、散綺收前壑,余霞浸一灣。
61、腳垂新雨歇,舍返片云閑。
62、明月招邀上,詩仙映醉顏。
63、清萬縣知縣陸璣登太白巖有詩刻壁,文如下:丙辰既望獨游太白巖題壁樹梢高處露瑤宮,梯石層巖曲折通。
64、一道紅闌新補景,春游宛在畫屏中。
65、巖谷云多石氣涼,在山養(yǎng)性出山忙。
66、問誰不愛煙霞痼,隨處安心別有鄉(xiāng)。
67、咸豐六年仲春陸璣題子承繩侍曲水指高筍塘邊的流杯池,“曲水流觴”指古代一種風(fēng)俗,稱“修禊事”,即每年三月上巳日,到流水邊洗足飲酒,以求消災(zāi)祈福。
68、此處流杯池也是建造于宋代,是當年太守束莊所鑿,備邦人歲修禊事之用。
69、有的人又將魯池與曲池合稱為“魯池流觴”,清同治《萬縣志》題名為“魯池流杯”。
70、古代稱高筍塘為西山北麓,西山公園為西山南麓,故歸于西山。
71、清劉高培萬縣八景詩《曲水流觴》:學(xué)士重相知,怡情及滸濞。
72、浮杯捉月來,飛羽乘槎至。
73、酣興峽浪回,傾斗滟滪漬。
74、愿與蘇黃偕,臨流載舉觶。
75、 位于北山以東的天城山。
76、兩景,即“天城倚空”和山下苧溪河(天仙湖)上的“仙橋虹濟”。
77、天城倚空是指天生城。
78、它是一座山,在苧溪河?xùn)|,與都歷山、太白巖遙遙相峙。
79、天生城奇峰突起,十分險峻雄偉。
80、四周都是絕壁,無路可登,只有前、中、后三座寨門可通,在古代是一個天然的軍事要塞。
81、天生城前寨門上有清咸豐三年(1853年)重建時的門額,題為“天生城”。
82、據(jù)《華陽國志》載,劉備曾在此屯兵,因此又名為“天子城”,亦名“天城”。
83、天生城在南宋末年,是南宋守將上宮夔抗元軍的據(jù)點。
84、天生城和合川釣魚城、忠縣黃(皇)華城等都是宋軍最后陷落的抗元據(jù)點。
85、明代,山上有紀念上官夔的“上官夔祠”。
86、現(xiàn)在天生城石壁上有多幅摩崖石刻,其中楊文安紀功碑,記載了楊文安克萬州的過程,很有歷史價值。
87、在明末清初,天生城上是抗清據(jù)點,由三譚駐兵于此。
88、清丁風(fēng)皋萬縣八景濤《天城倚空》云:萬仞奇峰沒,凌虛氣象雄。
89、如墉憑地險,累卵自天工。
90、鳥道余丹壁,松關(guān)款碧空。
91、星辰梯接步,引覽極巴東。
92、 在市中心的苧溪河上,萬安橋(即大橋)與原萬州橋之間,一塊天然巨百橫跨東西兩岸,駐足萬安橋上清晰可見。
93、巨石天生,宋時稱“天生橋”(并有摩巖石刻“天仙橋”三字)內(nèi)側(cè)瀑布飛懸,如霧似雪,故名“響雪”(清雍正年間,楊本源在橋東西頭題名“響雪”、“石琴”)有“有風(fēng)因噴雨,無日不聞雷”之句,橋下銀流淙淙,似琴聲不斷,加之“天生橋”象一把平放的古琴,因而得名“石琴”。
94、“仙橋虹濟”亦指此景觀。
95、清劉高培詩:“夾岸影桃浪,凌空結(jié)采霧”。
96、相傳李白曾渡此橋,故又名“天仙橋”。
97、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魯班的徒弟趙巧兒一天到苧溪河,把巖石的下部鑿?fù)ǎ瓜畯蔫彽懒鬟^露出橋身,不到一夜把橋造成,贏得了師傅的贊譽。
98、三十年代美國柯達公司將“仙橋虹濟”照片搜入《世界風(fēng)景集》,八十年代初,此處風(fēng)景照片曾在美國舊金山展出。
99、三峽工程蓄水后,它就長埋于水下。
100、 天城下面的苧溪河上的一景稱“仙橋虹濟”,亦名“石琴響雪”,即苧溪上的自然天橋————天生橋,那是一塊橫亙在苧溪上的自然巨石。
101、傳說李白在西山讀書時曾到天生橋漫步,故天生橋又名天仙橋。
102、橋內(nèi)側(cè)有清雍正年間夔州府楊本源題刻“響雪”二字,和摩巖刻“石琴”及“天倦橋”等。
103、苧溪河是一條季節(jié)性山溪水,春夏之間,漲水時橋上瀑布飛懸,漬流如霧似雪,枯水時刻,流水叮咚有聲,酷似琴音,故名其為“石琴響雪”。
104、三峽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后,已淹于水下。
105、明杜應(yīng)芳《天生橋》詩這樣寫道:靈根穿地起,神斧畫天通。
106、龍臥雷奔壑,鯨天雪漬空。
107、平能舒險仄,堅不受磨礲。
108、應(yīng)與銀河接,還期黃石逢。
109、 大江中一景。
110、即江中一巨石,長數(shù)百公尺,寬數(shù)十公尺,夏沒冬出,巨石上的積沙可淘金,過去曾有人在此采石,因名千金石,景觀名為“金島印浮”,三峽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后,已淹于水下。
111、劉高培詩《玉印中浮》天雯飛寶篆,地脈矗靈蚪。
112、嵌水儼新佩,掖云如系肘。
113、唇樓星欲就,虬璧鬣還紐。
114、千載淘金鑒,真文終不朽。
115、以上景觀共九項,如西山將“西山夕照”及“白巖仙跡”均列入,則為十景了。
116、如寫成八景,西山選列一項,而天城、都歷和翠屏的三項中只選列兩項。
117、萬州八景是歷史產(chǎn)物,但隨著時代發(fā)展,景物變遷和三峽工程修建,城市面貌已經(jīng)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時的萬州八景已經(jīng)很難再如今的萬州尋覓到了。
118、它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被三峽庫區(qū)蓄水所淹沒,沉默于長江之中。
119、只有少數(shù)還可以見到。
120、例如“曲水流觴”,即為現(xiàn)在的“流杯池”,坐落萬州商業(yè)中心高筍塘。
121、與它同時保留下來的,還有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在“曲水流觴”里修完修禊事留下的書法被刻成碑的西山碑,位于流杯池的旁邊。
122、滾滾的長江水吞沒了一些萬州八景,是一些萬州文人的隱隱之痛。
123、為了發(fā)揚萬州的文化底蘊,萬州政府在如今的城市建設(shè)中可以融入了“萬州八景”。
124、例如組織了百余名藝人在北濱大道的石欄上刻上“萬州八景”的畫面。
125、除此之外,萬州政府還在江南新區(qū)南濱公園的修建上還原了“萬州八景”,將“萬州八景”的內(nèi)涵融入南濱公園的建筑物,體現(xiàn)了悠久的萬州歷史文化底蘊。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