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博學慎思明辨篤行作文,博學慎思明辨篤行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3、“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yǎng)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4、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
5、“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6、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
7、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
8、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9、“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
10、問過以后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
11、“明辯”為第四階段。
12、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良莠不分。
13、“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14、“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15、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16、以“博學篤行”為校訓,并非只取“博學”和“篤行”四字,而是包括“審問、慎思、明辨”在內(nèi)的,由“博學”而“篤行”的內(nèi)在統(tǒng)一、相聯(lián)互動的過程。
17、民政人以實現(xiàn)“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為己任,非有過人之本領無以擔此重任。
18、以“博學篤行”為做學問之道,方能學有所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愛眾親仁”才不至于流于口號,流于形式。
19、它的前后文是這樣寫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0、有弗學,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21、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22、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23、 意思是做事要廣泛的學習,仔細的探究,謹慎的思考,明確的辨別,最后要切實的去實行。
24、 《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5、’” 《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講的是儒家增進學業(yè),修養(yǎng)人格的功夫。
26、 古代的解釋 《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7、”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28、“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yǎng)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29、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
30、“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31、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
32、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
33、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34、“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
35、問過以后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
36、“明辯”為第四階段。
37、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良莠不分。
38、“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39、“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40、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41、 現(xiàn)代的解釋 急事, 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fā)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 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么說;現(xiàn)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