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意思翻譯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意義:范仲淹幼年喪父,生活貧苦,卻刻苦讀書,少有大志。
2、據(jù)《宋史》記載,他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3、歐陽修給他寫的墓碑文也說:“公少有大節(jié),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4、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5、”可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語,而藉《岳陽樓記》一文廣為人知。
6、“先憂后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
7、孟子就曾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8、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思想進一步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
10、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huán)境的順逆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11、范仲淹的從政生涯,始終踐行了這一信念。
12、例如,天圣七年(1029),30歲的范仲淹還在沒有資格進諫的小小秘書閣校理任上,就上書諫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為章獻太后朝拜上壽;第二年又直接上書請章獻太后還政退位——那時章獻太后正垂簾聽政,權傾朝野,滿朝文武,“無敢言者”。
13、范仲淹因此被貶離京,三年后才回來。
14、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結黨營私,任用讒佞,反被誣為“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又遭貶斥,連為他鳴不平的歐陽修等人也被貶放。
15、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shù)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
16、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xiāng)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于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
17、為民請命,憂民之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18、在天下人憂愁前先憂愁,在天下人享樂之后再享樂.。
19、在天下人擔憂之前擔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