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少姬為什么能活下來,少姬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原文】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1〕。
2、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2〕。
3、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3〕。
4、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4〕。
5、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5〕。
6、鮑叔遂進(jìn)管仲〔6〕。
7、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8、 【注釋】 〔1〕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謚敬,也叫管敬仲。
9、 潁(yǐng)上,今安徽潁上縣南。
10、潁是水名,潁上是地名。
11、 〔2〕 鮑叔牙,也叫鮑叔,齊國大夫。
12、 賢,有杰出才能。
13、 〔3〕 不以為言,不以此為話柄,不因為這個而說壞話。
14、 〔4〕 公子小白,即后來的齊桓公,姓姜,名小白,齊襄公之弟。
15、 公子糾,齊襄公之弟。
16、 〔5〕 襄公無道,鮑叔奉小白奔莒,管仲、召忽二人奉糾奔魯。
17、襄公死后,小白搶先回齊,取得政權(quán),稱齊桓公,并使魯國殺死企圖爭位的公子糾,把管、召二人押送回齊。
18、召忽自殺,管仲請坐囚車回到齊國。
19、 焉,兼詞,代齊,又表句末語氣。
20、 〔6〕 進(jìn),推薦,保舉。
21、 【譯文】 管仲,名叫夷吾,是潁上人。
22、他年輕時常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很有才干。
23、那時管仲家境貧寒,(分財利時)他時常欺負(fù)鮑叔牙,而鮑叔卻始終好好地對待他,并不因此而說他的壞話。
24、后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
25、等到小白立為桓公以后,公子糾死了,管仲被囚車送到齊國。
26、鮑叔牙就向桓公舉薦管仲。
27、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齊國執(zhí)政,桓公以此成就霸業(yè),多次會合諸侯,一舉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計謀。
28、 【原文】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1〕;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2〕;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3〕;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4〕;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5〕。
29、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30、” 鮑叔既進(jìn)管仲,以身下之〔6〕。
31、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
32、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7〕。
33、 【注釋】 〔1〕 賈(gǔ),坐地經(jīng)商。
34、 〔2〕 謀事,謀劃事情。
35、 窮困,窘迫,困窘。
36、 〔3〕 仕,做官。
37、 見逐于君,被國君免職逐退。
38、 不肖,沒有才干。
39、 遭時,遇到好時機(jī)。
40、 〔4〕 走,逃跑。
41、 怯,膽小。
42、 〔5〕 死之,為之死。
43、之,代公子糾。
44、 無恥,沒有羞恥之心。
45、 羞小節(jié),以小節(jié)為羞。
46、小節(jié),小的操守。
47、 恥,意動用法,認(rèn)為……可恥。
48、 〔6〕 以身下之,把自己的職位放在他的下面。
49、 〔7〕 多,稱贊,頌揚(yáng)。
50、 【譯文】 管仲說:“我當(dāng)初貧困的時候,曾經(jīng)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時,往往自己多分,鮑叔卻并不認(rèn)為我貪財,因為他知道我家里窮。
51、我曾經(jīng)為鮑叔謀劃事情,結(jié)果卻弄得更加困窘,鮑叔卻并不認(rèn)為我愚笨,因為他知道時運(yùn)有順利和不順利的時候。
52、我曾經(jīng)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免職,鮑叔卻并不認(rèn)為我沒才干,因為他知道我沒遇到好時機(jī)。
53、我曾經(jīng)三次參加戰(zhàn)斗三次逃跑,鮑叔卻并不認(rèn)為我怯懦,因為他知道我有個老母。
54、公子糾敗亡,召忽為他而死,我卻寧愿被,甘心受屈辱,鮑叔卻并不認(rèn)為我沒有羞恥之心,因為他知道我不以小節(jié)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顯揚(yáng)功績和名聲為恥辱。
55、生養(yǎng)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56、” 鮑叔推薦管仲擔(dān)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
57、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受俸祿,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幾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
58、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贊鮑叔能夠了解人。
59、 【原文】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qiáng)兵,與俗同好惡〔1〕。
60、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2〕。
61、”“四維不張,國乃滅亡〔3〕。
62、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順民心。
63、”故論卑而易行。
64、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4〕。
65、 【注釋】 〔1〕 任政,執(zhí)掌國政。
66、 相齊,當(dāng)齊國宰相。
67、 以,憑借。
68、 區(qū)區(qū),小小的。
69、 通貨積財,流通貨物,積聚錢財。
70、 俗,民俗,這兒指老百姓。
71、 〔2〕 稱,說。
72、 倉廩(lǐn),谷倉叫倉,米倉叫廩,泛指糧食倉庫。
73、 上,君主。
74、 服度,遵守法度。
75、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
76、 固,這兒指和睦安定,互相團(tuán)結(jié)。
77、 〔3〕 四維,禮、義、廉、恥。
78、 維,本是大繩,這兒引申指國家的綱紀(jì)。
79、 張,伸張,發(fā)揚(yáng)。
80、 〔4〕 論,論述的道理。
81、 卑,淺顯。
82、 俗,民俗,指老百姓。
83、 因,順著。
84、 去,廢除。
85、 【譯文】 管仲執(zhí)掌國政擔(dān)任齊國的宰相以后,他憑借著地處海濱的小小齊國,流通貨物,積貯財富,使國家富足,強(qiáng)盛,處理事情能跟老百姓同好惡。
86、所以他說:“倉庫儲備充實了,老百姓才能懂得禮節(jié);衣食豐足了,老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國君如果能遵守法度,六親就會和睦團(tuán)結(jié)。
87、”“禮、義、廉、恥這四大綱紀(jì)不能發(fā)揚(yáng),國家就要滅亡。
88、”“發(fā)布命令要像流水的源頭,讓它順應(yīng)民心。
89、”所以管仲所講的道理很淺顯,但很容易實行。
90、老百姓所要求的,管仲就順應(yīng)民心給予他們;老百姓所反對的,管仲就順應(yīng)民心廢除它。
91、 【原文】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1〕。
92、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zé)包茅不入貢于周室〔2〕。
93、桓公實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3〕。
94、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4〕。
95、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5〕。
96、” 管仲富擬于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6〕。
97、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qiáng)于諸侯。
98、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7〕。
99、 【注釋】 〔1〕 其為政也,管仲處理國家的政事。
100、 因禍而為福,利用禍?zhǔn)露D(zhuǎn)變?yōu)楹檬隆?/p>
101、 輕重,指事情的輕重緩急。
102、 權(quán)衡,斟酌比較。
103、 〔2〕 實,事實上,實際上。
104、 怒少姬,因少姬之事而發(fā)怒。
105、少姬,齊桓公的夫人,蔡國人。
106、公元前657年,齊桓公曾與少姬在苑囿的魚池中乘舟,少姬故意搖晃小舟,齊桓公很害怕,臉色都變了;桓公叫她不要搖,她不聽。
107、桓公大怒,就把她送回了蔡國,但沒有斷絕關(guān)系。
108、蔡國卻讓少姬改嫁他人。
109、齊桓公十分惱火,就在第二年發(fā)兵攻蔡。
110、此事《左傳·僖公三年、四年》有記載。
111、 因,乘機(jī)。
112、 包茅,成束的青茅,楚地特產(chǎn),是周王室祭祀時的必需之物,一向是楚國所貢。
113、管仲利用攻蔡的機(jī)會去攻打楚國,而以“包茅不入貢于周室”為理由,是為了表示齊國不是為了少姬之事、而是為了周王室的利益才用兵的(蔡國在今河南省,是楚國的盟國),表現(xiàn)了管仲的智慧。
114、 〔3〕 山戎,又稱北戎,在今河北北部。
115、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yān),齊桓公救燕,北伐山戎。
116、 修,整治實施。
117、 召(shào)公,又稱召康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G8A5D(shì),周成王時任太保,封于召,是燕的始祖。
118、 政,政令。
119、 〔4〕 柯之會,公元前681年,齊桓公與魯莊公在柯(今山東陽谷縣東)會盟。
120、 曹沫(huì)之約,曹沫(又作曹劌)是魯將,在柯之會上,他以劍劫持齊桓公,迫使桓公允諾歸還被齊侵占的汶陽之田。
121、《公羊傳·莊公十三年》對此作了詳盡描述。
122、后來,桓公想背約,管仲勸他實踐諾言以取信于世人,終于使“桓公之信,著于天下”。
123、 〔5〕 知與之為取,懂得給予是為了取得。
124、之,結(jié)構(gòu)助詞(也有人看做連詞),用于主謂之間,起“取消獨立性”的作用,使主謂詞組成為動詞“知”的賓語。
125、 〔6〕 擬,比,類似。
126、 三歸,即管仲所筑的三歸臺,是供游覽的臺觀。
127、 反坫(diàn),反爵之坫。
128、坫是放置酒杯的土臺,在堂中兩個柱子之間。
129、互相敬酒后,把空爵反置在坫上,是周代諸侯宴會之禮。
130、《論語·八GD9AB》:“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管仲)亦有反坫。
131、” 〔7〕 晏子(?—公元前500年),即晏嬰,字仲,謚平。
132、 【譯文】 管仲處理國家的政事,善于利用禍?zhǔn)露優(yōu)楹檬拢故∞D(zhuǎn)化為成功。
133、他重視事情的輕重緩急,慎重地進(jìn)行權(quán)衡比較。
134、齊桓公的確是因少姬之事發(fā)怒才南下襲擊蔡國的,而管仲卻趁機(jī)去攻打楚國,責(zé)備楚國不向周王室進(jìn)貢包茅。
135、桓公確實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的,而管仲卻趁機(jī)責(zé)令燕國整治實施召公時的政令。
136、齊桓公在柯地與魯國會盟,后來又想背棄親口允諾曹沫歸還汶陽之田的盟約,而管仲卻趁機(jī)規(guī)勸桓公履行條款從而使天下人都相信齊國,因此諸侯都?xì)w附齊國。
137、所以說:“懂得給予就是為了更好地取得的道理,這是治理國家的法寶。
138、” 管仲的富有可以同國君相比,他建筑了三歸臺,堂上設(shè)立了放置酒杯的坫,可是齊國人并不認(rèn)為他奢侈。
139、管仲死后,齊國繼續(xù)推行他的政令,時常比別的諸侯都強(qiáng)大。
140、此后過了百余年齊國又出了個晏子。
141、 【原文】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1〕。
142、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jié)儉力行重于齊〔2〕。
143、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3〕。
144、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4〕。
145、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5〕。
146、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
147、 【注釋】 〔1〕 萊,古國名,在今山東省黃縣東南,公元前567年被齊所滅。
148、 夷維,即今山東省高 密縣。
149、 〔2〕 力行,努力做事。
150、 重于齊,為齊所重,受齊國人敬重。
151、 〔3〕 重(chóng)肉,有重復(fù)的肉食,即有兩種肉菜。
152、 〔4〕 危言,不畏危難而直言。
153、 危行,正直行事。
154、 〔5〕 順命,遵命行事。
155、 衡命,權(quán)衡利弊斟酌辦事。
156、 【譯文】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
157、他侍奉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憑著他的節(jié)省儉樸,努力做事,為齊人所敬重。
158、他當(dāng)了齊國宰相以后,吃飯從來沒有兩盤有肉的菜,侍妾不穿綢緞衣服。
159、他在朝上時,國君有話問到他,他就直言回答;無話問到他,他就正直地做事。
160、國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從政令行事;國家的政治不清明,他就權(quán)衡利弊斟酌辦事。
161、因此,他能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名揚(yáng)諸侯。
162、 【原文】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
163、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驂贖之,載歸〔1〕。
164、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2〕。
165、晏子G91DD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絕之速也〔3〕?”石父曰:“不然。
166、吾聞君子詘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167、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
168、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4〕。
169、”晏子于是延入為上客。
170、 【注釋】 〔1〕 越石父,齊國的賢士。
171、 縲紲(léi xiè),捆綁犯人的繩子。
172、 左驂(cān),馬車左邊 的馬。
173、 〔2〕 弗謝,沒有告辭,主語“晏嬰”省略。
174、謝,告辭。
175、 閨(guī),內(nèi)室的小門。
176、 久之,很長時間,“之”是助詞,湊足音節(jié)。
177、 絕,斷絕交往。
178、 〔3〕 G91DD(jué)然,驚異的樣子。
179、 攝,整理。
180、 謝,道歉。
181、 厄(è),危難。
182、 〔4〕 詘(qū),屈;信,通“伸”。
183、 感寤,有所感而覺悟。
184、寤,通“悟”。
185、 【譯文】 越石父是個賢能的人,他因而被繩索捆綁押送。
186、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了他,晏子就解下車子左邊駕車的馬為他贖罪,同他一起坐車回家。
187、晏子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jìn)內(nèi)室好長時間,越石父就請求同他絕交。
188、晏子大吃一驚,急忙整好衣冠道歉說:“我雖然沒有仁德,可是我把您從危難中解救出來,您為什么提出絕交這么快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
189、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屈辱,但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到尊重。
190、當(dāng)我處在繩索捆綁之中時,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
191、你既然覺悟到了并贖我出來,這就是我的知己;知己而待我無禮,那我還不如被捆綁好呢!”晏子于是就請他進(jìn)來待為上客。
192、 【原文】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NFDA3其夫〔1〕。
193、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yáng)揚(yáng),甚自得也〔2〕。
194、既而歸,其妻請去。
195、夫問其故。
196、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
197、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
198、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4〕。
199、”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5〕。
200、晏子薦以為大夫。
201、 【注釋】 〔1〕 御,駕馭車馬的人。
202、 門間,門縫。
203、 NFDA3(kuī),窺,從小孔或縫隙里偷看。
204、 〔2〕 擁,持。
205、 大蓋,大的車蓋。
206、 策,馬鞭,用作動詞,揮鞭趕車。
207、 〔3〕 去,離開,離去。
208、 志念,思慮。
209、 自下,使自己處于別人之下。
210、 〔4〕 乃,卻。
211、 〔5〕 抑損,謙卑。
212、 怪,感到奇怪。
213、 【譯文】 晏子做齊國宰相,有一天坐車外出,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的丈夫。
214、只見她的丈夫給宰相駕車,支起車上的大傘蓋,揮鞭趕著駕車的四匹馬,神氣十足,非常得意。
215、不久,車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離去。
216、丈夫問她離去的原因。
217、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卻做了齊國的宰相,名揚(yáng)諸侯。
218、今天我看他外出,思慮深沉,常常表現(xiàn)出謙卑的神態(tài)。
219、而現(xiàn)在你身高八尺,卻給人家做車夫,可是你的心意反倒自以為滿足了,我因此要求離去。
220、”從此以后,她的丈夫自己就謙虛謹(jǐn)慎了,晏子覺得很奇怪,便問他,車夫如實相告。
221、晏子便推薦他做了大夫。
222、 【原文】 太史公曰: 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1〕,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2〕。
223、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3〕。
224、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4〕。
225、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5〕?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6〕。
226、”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7〕,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8〕?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者哉〔9〕!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10〕。
227、 【注釋】 〔1〕 《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都是《管子》中的篇名。
228、《晏子春秋》,后人托名晏子作,內(nèi)容是記載晏子的言行事跡。
229、 〔2〕 其著書,即“其所著書”,他們所寫的書。
230、 行事,所做的事情,事跡。
231、 次,編次, 編寫。
232、 〔3〕 軼(yì)事,同“逸事”,不見于記載的事情。
233、 〔4〕 孔子小之,“小”用作意動,意即看不起。
234、《論語·八佾》:“子曰:‘管仲之小哉!’” 〔5〕 王,指王道,即以仁義治天下,與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相對。
235、 〔6〕 這三句引言見《孝經(jīng)·事君》,原文是:“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236、’” 〔7〕 “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一事,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237、齊莊公與齊大夫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崔杼殺了莊公。
238、晏嬰進(jìn)了崔家之門,把莊公的尸體枕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然后站起身來,連跺了幾次腳,盡了君臣之禮,才離開。
239、 〔8〕 “見義不為,無勇也”是《論語·為政》中孔子說的話。
240、 〔9〕 犯君之顏,冒犯君主的威嚴(yán)。
241、 “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是《孝經(jīng)·事君》中的話,參見本文注〔6〕。
242、 〔10〕 雖,即使。
243、 執(zhí)鞭,拿著馬鞭子趕車,也就是做駕馬車的車夫。
244、 忻慕,高興欽慕。
245、 【譯文】 太史公說:我讀了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又讀了《晏子春秋》,他們的言論記載得很詳盡啊。
246、讀了他們的著作以后,還想觀察他們的行為,所以就編列了他們的傳記。
247、至于他們的著作,社會上已有很多,所以不再論及,只記載他們的逸事。
248、 管仲是世人所說的有才干的大臣,可是孔子卻小看他。
249、難道是因為孔子認(rèn)為周朝政治衰微,桓公既然賢明,而管仲并沒有勉勵他行王道,竟然輔佐他成了霸主嗎?古語說:“順從君王的美善之舉,匡正君王的過失錯誤,就能使君臣相親。
250、”這難道就是說的管仲嗎? 當(dāng)晏子伏在莊公的尸體上大哭,盡了君臣之禮離開的時候,難道就是人們所說的“遇見堅持正義的機(jī)會,卻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的人嗎?至于他的進(jìn)諫,敢于冒犯君主的威嚴(yán),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上了朝就想竭盡忠心,退了朝就想彌補(bǔ)過失”的人啊!假使晏子還活著,我就算是給他拿著馬鞭趕車,也是高興欽慕的。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