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yī)學院和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 (NHCS) 的科學家與新加坡和英國的同事合作,表明信號蛋白白介素 11 (IL-11) 的人類形式對人類肝臟有破壞作用細胞——推翻了先前的假設,即它可以幫助因撲熱息痛中毒而受損的肝臟。上周發(fā)表在《科學轉化醫(yī)學》上的這一發(fā)現(xiàn)表明,阻斷 IL-11 信號傳導可能具有恢復作用。
撲熱息痛,也稱為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非處方止痛藥,過量服用會導致嚴重的肝損傷甚至死亡。它是新加坡最常見的毒物暴露藥劑,而在英國,每年有 50,000 人因撲熱息痛中毒出現(xiàn)在急診室。如果在過量服用后 8 小時內給藥,它們可以用一種叫做 N-乙酰半胱氨酸的藥物治療。然而,再過一段時間,唯一的辦法可能是肝臟移植。
為了找到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科學家們一直在小鼠身上進行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過量服用撲熱息痛會消耗肝臟抗氧化劑。這會導致線粒體蛋白受損,引發(fā)一系列導致肝損傷和肝細胞死亡的事件。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以抗體藥物的形式給予抗 IL11 治療不僅可以逆轉肝損傷,而且還支持肝臟再生并促進肝損傷小鼠的存活。這導致了抗IL11療法可以幫助治療撲熱息痛中毒的人類的想法。
“我們最近發(fā)現(xiàn) IL-11 實際上對稱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的脂肪肝疾病中的肝細胞功能有害,”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心血管和代謝疾病 (CVMD) 項目的助理教授 Anissa Widjaja 說,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這讓我們想要更詳細地了解撲熱息痛毒性小鼠模型中發(fā)生的情況。”
標簽: 藥物性損傷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