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什么意思,第八識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第八識如來藏(八地前名“阿賴耶識”,八地至成佛前名“異熟識”,佛地名“無垢識”),是一切有情畢竟成佛之根本。
2、即是佛法第一義諦。
3、三藏十二部從不同角度與層次宣說。
4、有種種名稱,略舉如下:心、佛、如、我、真心、真如、如來、法身、實際、本際、本性、本心、自性、涅槃、唯我、唯心、唯識、真我、諸法、一切法、非心心、無住心、無念心、無垢識、阿賴耶識、庵摩羅識、本來面目、諸法實相、本地風(fēng)光、自性彌陀、拖死尸者、父母未生前............ 此心永不生滅,含藏一切萬法,一切有情本自具足(以此鑒別有情無情)。
5、世間森羅萬象,眾生一切心行,無一不從此心出。
6、此心即是究竟義之三寶,是有情最究竟之皈依處。
7、 若將此心謗為“無??铡保r為“緣起法”。
8、則成就最根本的“誹謗正法”之罪,頓成一闡提人。
9、非五逆十惡可以比擬。
10、乃至慈悲如彌陀世尊也不能攝受。
11、如是嚴(yán)重之罪,卻有極多學(xué)人不知不解。
12、信口誹謗。
13、 諸人當(dāng)知:否定如來藏,即是挖去佛法之根基,法界之中再無一法真實,則佛法頓成斷滅論。
14、三藏十二部就要重寫。
15、因此,毀壞佛法之罪,無一能過于此。
16、因此,否定如來藏,一言一句,句句抽取佛法之頭目腦髓,遠(yuǎn)超“出佛身血”之五逆罪。
17、故末學(xué)舉經(jīng)文以證如來藏勝義實有,即非“無??铡?,亦非“唯名無實”“龜毛兔角”。
18、一者勸令一切聞?wù)吣趴?,以免未來長劫之報;二者令人熏聞經(jīng)典,建立正知見。
19、愿佛教正法常住。
20、 《 佛說不增不減經(jīng) (卷1) 》 元魏 菩提流支譯 舍利弗。
21、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
22、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
23、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
24、如來藏者即是法身。
25、舍利弗。
26、如我所說法身義者。
27、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斷不異。
28、不思議佛法如來功德智慧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卷2) 》 隋 菩提燈譯 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
29、本來??諏嵅簧鷾绻?。
30、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
31、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
32、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凈心。
33、彼自性清凈心湛然圓滿。
34、以無分別相故。
35、無分別相者。
36、於一切處無所不在。
37、無所不在者。
38、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39、復(fù)次彼心名如來藏。
40、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凈功德之業(yè)。
41、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
42、無障無礙自在不滅。
43、一切現(xiàn)化種種功業(yè)。
44、恒常熾然未曾休息。
45、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yè)。
46、種種化益故。
47、 《佛說不增不減經(jīng) (卷1)》 舍利弗。
48、即此法身過於恒沙。
49、無邊煩惱所纏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
50、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
51、舍利弗。
52、即此法身厭離世間生死苦惱。
53、棄舍一切諸有欲求。
54、行十波羅蜜。
55、攝八萬四千法門。
56、修菩提行名為菩薩 復(fù)次舍利弗。
57、即此法身離一切世間煩惱使纏過一切苦。
58、離一切煩惱垢。
59、得凈得清凈。
60、住於彼岸清凈法中。
61、到一切眾生所愿之地。
62、於一切境界中究竟通達(dá)更無勝者。
63、離一切障離一切礙。
64、於一切法中得自在力。
65、名為如來應(yīng)正遍知。
66、是故舍利弗。
67、不離眾生界有法身。
68、不離法身有眾生界。
69、眾生界即法身。
70、法身即眾生界。
71、舍利弗。
72、此二法者義一名異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卷2) 》 諸佛法身亦復(fù)如是。
73、悉能容受一切眾生種種果報。
74、以一切眾生種種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有。
75、建立生長住法身中。
76、為法身處所攝。
77、以法身為體。
78、無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79、當(dāng)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
80、若煩惱斷壞時還歸法身。
81、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
82、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俱。
83、癡闇因緣熏習(xí)力故現(xiàn)妄境界。
84、以依妄境界熏習(xí)因緣故。
85、起妄想相應(yīng)心計我我所。
86、造集諸業(yè)受生死苦。
87、說彼法身名為眾生。
88、若如是眾生中法身熏習(xí)而有力者。
89、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盤道。
90、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
91、名為菩薩。
92、若如是菩薩中修行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睡者。
93、轉(zhuǎn)名為佛。
94、當(dāng)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
95、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有差別。
96、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
97、善男子。
98、是名略說一實境界義。
99、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 (卷1) 》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大慧。
100、轉(zhuǎn)識藏識真相若異者。
101、藏識非因。
102、若不異者。
103、轉(zhuǎn)識滅藏識亦應(yīng)滅。
104、而自真相實不滅。
105、是故大慧。
106、非自真相識滅。
107、但業(yè)相滅。
108、若自真相滅者。
109、藏識則滅。
110、大慧。
111、藏識滅者。
112、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113、 《入楞伽經(jīng) (卷2) 》 元魏 菩提流支譯 大慧。
114、如是轉(zhuǎn)識阿梨耶識。
115、若異相者。
116、不從阿梨耶識生。
117、若不異者。
118、轉(zhuǎn)識滅阿梨耶識亦應(yīng)滅。
119、而自相阿梨耶識不滅。
120、是故大慧。
121、諸識自相滅。
122、自相滅者業(yè)相滅。
123、若自相滅者阿梨耶識應(yīng)滅。
124、大慧。
125、若阿梨耶識滅者。
126、此不異外道斷見戲論。
127、 ......................。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