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恐龍的興起與 2.3 億多年前主要火山噴發(fā)導致的環(huán)境變化同時發(fā)生。
晚三疊世卡尼紀雨季 (CPE) 見證了全球溫度和濕度的增加——對動植物生命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與現(xiàn)代針葉樹的建立相吻合。
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北部濟源盆地湖泊的沉積物和植物化石記錄,將火山活動的脈沖與重大環(huán)境變化相匹配,包括大約 2.34 億至 2.32 億年前的 CPE 的“大型季風”氣候。
包括伯明翰大學專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今天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fā)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這一時期火山活動的四個不同事件,最有可能的來源是主要的火山噴發(fā)來自蘭格利亞大火成巖省,其遺跡保存在北美西部。
共同作者、伯明翰大學地理、地球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古植物學和古環(huán)境學教授 Jason Hilton 評論道:“在兩百萬年的時間里,世界上的動植物生命經歷了重大變化,包括海洋中的選擇性滅絕。陸地上動植物群的領域和多樣化。這些事件與被稱為卡尼期雨季的強烈降雨間隔時間相吻合。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華北一個湖泊的詳細記錄中,這一時期實際上可以分解為四個不同的事件,每個事件都由與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相關的強大火山活動的離散脈沖驅動。這些引發(fā)了全球溫度和濕度的升高。”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火山噴發(fā)的每個階段都與全球碳循環(huán)的大擾動、主要氣候變化到更潮濕的條件相吻合,以及湖泊變深,氧氣和動物生命相應減少。
來自中歐、東格陵蘭、摩洛哥、北美和阿根廷等地的類似時間范圍內的地質事件表明,降雨量增加導致流域廣泛擴張,匯聚成湖泊或沼澤,而不是河流或海洋。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型火山噴發(fā)可以在多個離散脈沖中發(fā)生——這表明它們具有改變全球碳循環(huán)、導致氣候和水文破壞以及推動進化過程的強大能力,”共同作者、高級講師 Sarah Greene 博士補充道。伯明翰大學地理、地球和環(huán)境科學學院。
未參與該研究的伯明翰大學古生物學家 Emma Dunne 博士評論說:
“這段相對較長時間的火山活動和環(huán)境變化會對陸地上的動物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此時,恐龍才剛剛開始多樣化,如果沒有這次事件,它們很可能永遠不會達到我們在未來 1.5 億年看到的生態(tài)優(yōu)勢。”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