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德斯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南澳大利亞的一群女性進行了研究,她們患有神經性厭食癥已有 10 多年,但對傳統(tǒng)治療反應不佳,不愿改變自己的習慣或為飲食失調尋求幫助。
該研究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了女性如何體驗 SE-AN 的深刻體現(xiàn),代表了們身份的核心部分以及她們如何在世界上生存。
弗林德斯大學索斯蓋特健康、社會和公平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康妮·穆索里諾博士表示,嘗試將一個人厭食癥的心理健康方面與他們的日常飲食和身體習慣分開,參與者描述的不僅僅是身份的喪失。
“這會摧毀他們的存在感,”穆索里諾博士解釋道。“它構成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位參與者將她的神經性厭食癥描述為將一切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劑”。”
穆索里諾博士說,這些發(fā)現(xiàn)凸顯了為什么嚴重且持久的神經性厭食癥變得更加難以治療,并且給人們的康復帶來困難。
她說:“越來越多的人呼吁 SE-AN 治療方法強調改善一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不是只關注醫(yī)學方面的完全康復。”
“我們認為,SE-AN 的經歷是受文化影響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日常儀式和慣例成為該人結構化生活的一部分,而僅用醫(yī)學術語很難解決這一問題。”
該研究是 Connie Musolino 博士、Megan Warin 教授和 Peter Gilchrist 博士發(fā)表在《Frontiers Psychiatry》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理解和治療 SE-AN 的范例:在文化中定位自我”的主題。。11,第 543 條。這篇文章作為《前沿精神病學:加深對嚴重和持久性神經性厭食癥的理解》特刊的一部分發(fā)表。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