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人之初性本惡是什么意思,人之初性本惡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全文:人之初 ,性本惡,其善者偽也。
2、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
3、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
4、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
5、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6、故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后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
7、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8、今人之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孳,而違禮義者為小人。
9、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10、白話譯文:人的本性,一生下來就有喜歡財利之心,依順這種人性,所以爭搶掠奪就產(chǎn)生而推辭謙讓就消失了;一生下來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殘殺陷害就產(chǎn)生而忠誠守信就消失了。
11、一生下來就有耳朵、眼睛的貪欲,有喜歡音樂、美色的本能,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淫蕩混亂就產(chǎn)生而禮義法度就消失了。
12、這樣看來,放縱人的本性,依順人的情欲,就一定會出現(xiàn)爭搶掠奪,一定會和違犯等級名分、擾亂禮義法度的行為合流,而最終趨向于暴亂。
13、所以一定要有了師長和法度的教化、禮義的引導,然后人們才會從推辭謙讓出發(fā),遵守禮法,而最終趨向于安定太平。
14、由此看來,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就很明顯了,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人為的。
15、人的本性是邪惡的,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是人為的。
16、所以彎曲的木料一定要依靠整形器進行薰蒸、矯正,然后才能挺直;不鋒利的金屬器具一定要依靠磨礪,然后才能鋒利。
17、人的本性邪惡,一定要依靠師長和法度的教化才能端正,要得到禮義的引導才能治理好。
18、人們沒有師長和法度,就會偏邪險惡而不端正;沒有禮義,就會叛逆作亂而不守秩序。
19、古代圣明的君王認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認為人們是偏邪險惡而不端正、叛逆作亂而不守秩序的,因此給他們建立了禮義、制定了法度,用來強制整治人們的性情而端正他們,用來馴服感化人們的性情而引導他們。
20、使他們都能從遵守秩序出發(fā)、合乎正確的道德原則。
21、現(xiàn)在的人,能夠被師長和法度所感化,積累文獻經(jīng)典方面的知識、遵行禮義的,就是君子;縱情任性、習慣于恣肆放蕩而違反禮義的,就是小人。
22、由此看來,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就很明顯了,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人為的。
23、出處:出自戰(zhàn)國時期趙國荀子的《性惡篇》。
24、擴展資料:作者簡介: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
25、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
26、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
27、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
28、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
29、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30、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jié)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jié)。
31、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固有《性惡篇》,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diào)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32、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3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荀子。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