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古文名篇硬筆書法,古文名篇注音版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論語》十則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6、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8、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3、 3.《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4、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15、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1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19、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20、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1、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2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4、4.《出師表》(諸葛亮)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5、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26、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7、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8、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29、侍中、侍郎郭攸之、費(fèi)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30、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bǔ)闕漏,有所廣益。
31、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32、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33、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34、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35、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6、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3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38、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39、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0、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4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4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43、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44、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45、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46、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47、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48、8.《桃花源記》(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49、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
50、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1、漁人甚異之。
52、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53、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54、便舍船,從口入。
55、初極狹,才通人。
56、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57、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8、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9、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60、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6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62、具答之。
63、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64、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65、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66、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6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68、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9、停數(shù)日,辭去。
70、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71、”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72、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73、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74、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
75、后遂無問津者。
76、9.《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77、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7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79、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