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傳(未經(jīng)查實)文化革命期間一九六六年丙午仲夏五月十二日,「珍貴國寶莊嚴的開基金尊」由辜安慶居士移駕香港,翌日升殿安奉,現(xiàn)由辜氏收藏保護供奉圣駕,奉敬春秋兩祀。如下圖 郭理柱公圣像--裏主尊王(廣澤尊王之父)誕生:唐朝光化三年二月初九日逝世:後唐長興元年十月初一日據(jù)辜安慶居士表示,郭理柱公圣像原供奉於香港開元禪院內(nèi),一九九二年圣駕巡臺時,由當時臺中縣沙鹿保安宮主理童培根借太王金身鎮(zhèn)宮,後報稱失落不肯歸還,至今下落不明。廣澤尊王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二月廿二。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小溪場金谷(今屬安溪縣)人。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后裔,父名郭亮,母名林素娘。父母皆受雇于楊姓地主,他七歲喪父,家境貧寒,幫忙地主放牧。 楊姓地主欲遷徙祖墳,請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風水師(姓名不詳,一說崔蕓)擇地。但地主吝嗇成性,并未善待風水師,甚至還將跌落廁所的羊尸煮熟,供應風水師食用。風水師得知受到地主此般侮辱之后,怒火中燒,不但不幫地主選擇吉地改葬,反而將難得一見的吉地“羊棚蜈蚣穴”,告訴了善良忠厚的郭姓牧童。牧童將父親的遺骨葬在吉地之后,就和母親離開了楊家,搬到福建泉州南安詩山落腳。他日夜在山上打坐修煉,竟然因為父墳風水的庇蔭及自身努力,在一次打坐時得道升天,牧童的母親發(fā)覺不對,看到他兩腳盤著腿而飛升,于是去拉他的左腳,想阻止他離去,但它左腳被拉下來,依然成仙。故其造像為一腳盤腿,一腳下垂的“翹腳”造型。成仙后,郭經(jīng)常顯示神跡,受到歷代皇帝尊封。 清代光緒年間的《郭山廟志》記載,宋高宗時皇宮火災,尊王滅火救駕有功,第一次受封;其后宋寧宗、宋理宗都曾敕封,宋寧宗并封其父母為“太王”、“太妃”。每年舊歷八月都會舉辦廣澤尊王“封塋祭祖”的活動,世界各地的信徒,至閩南泉州安溪縣祭拜廣澤尊王的祖墳,對尊王先人表示敬意。“封塋祭祖”時,先祭當年地主“楊公墓”,以示不忘故主初恩。祭完楊公,信眾扶持尊王神像,祭拜尊王祖墳而退。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