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際土壤分類的發(fā)展趨勢,國際制土壤分類標準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目前,對土壤的分類有國際制、卡慶斯基制(前蘇聯(lián)制)和中國制三種。
2、 國際制: 國際制土壤質地分類標準是根據(jù)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級含量的比例,劃定12個質地名稱,可從三角圖上查質地名稱。
3、先找到該顆粒的定點(100%),按3個粒級含量分別做各頂點對應的三角形的3條底邊的平行線,3線相交點,即為所查質地區(qū) 查三角圖的要點為: 以粘粒的含量為主要標準,<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 >25%→粘土; 當粉粒含量達到45%以上時,在質地分類名稱前要加冠“粉質”字樣,當砂粒含量達到55—85%時,在質地類別名稱前要加冠“砂質”字樣; 當砂粒含量>85%時,直接稱為壤砂土,>90%→砂土。
4、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質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質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質粘土 2、卡慶斯基制(前蘇聯(lián)制) 卡慶斯基制土壤質地分類制有簡制和詳制兩種。
5、其中以簡制應用最為廣泛,這里我們只介紹簡制,在我國的兩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卡慶斯基簡制作為質地分類標準。
6、 卡慶斯基簡制是根據(jù)物理性砂粒(>0.01㎜)和物理性粘粒(<0.01㎜=的含量來劃分土壤質地類別。
7、 3、中國制 1987年《中國土壤》第二版中公布了中國的質地分類制,分為3組12種質地名稱。
8、 與其它的質地制相比,我國的質地制有以下的特點: 與其配套的粒級制是在卡慶斯基粒級制的基礎上修定而來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提高到大家公認的0.002㎜, 粘粒級分為粗(0.002~0.001㎜)和細(<0.001㎜)兩個粒級。
9、 我國的質地分類標準還處在試用階段,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10、 縱觀各種質地分類制,盡量存在著一些差別,但大體上還是把土壤質地分為砂土、壤土、粘土三類。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