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幾乎完全由從BIGBANG噴出的物質組成。
5月5日發(fā)表在Quarterly 《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的研究表明,這顆恒星的年齡約為135億歲,這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的低質量、低金屬含量的恒星,其中一些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凱文施勞夫說,新發(fā)現的恒星金屬含量極低,重元素含量僅相當于水星的質量,這表明它可能是大爆炸后的第一代恒星。相比之下,太陽是一顆歷經千代的恒星。
研究表明,天文學家已經發(fā)現了大約30顆接近太陽質量的“超貧金屬”恒星,但新發(fā)現的恒星只有太陽質量的14%,是雙星系統中的伴星。
這顆古老的恒星和太陽一樣,位于銀河系的“薄圓盤”上,這表明銀河系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至少老30億年。
宇宙大爆炸后的第一批恒星完全由氫、氦和少量鋰組成。比氦重的元素在這些恒星的核心產生,并隨著超新星爆發(fā)而擴散。宇宙中的金屬含量隨著恒星的演化而增加。
研究人員曾經認為,宇宙早期只產生大恒星,它們早已燃盡消亡,無法被觀測到。然而,新的天文模擬表明,低質量恒星可能是在宇宙早期產生的,它們可以存活到今天,因為低質量恒星的壽命很長,例如,紅矮星被認為可以存活數萬億年。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