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 年代,許多荷蘭船只在前往東南亞的途中經過西澳大利亞海岸 - 列入國家遺產名錄的沉船巴達維亞號通過其木材揭示了造船材料的歷史,這些造船材料使荷蘭東公司 (VOC) 得以蓬勃發(fā)展。首次與歐洲競爭。
專家在一項研究中透露,巴達維亞于 1626 年至 1628 年在阿姆斯特丹建造,并于 1629 年 6 月在燈塔島(霍特曼阿布洛霍斯群島)附近的晨礁進行處女航,是荷蘭東 (VOC) 造船業(yè)在黃金時代最好的縮影由弗林德斯大學考古學家 Wendy van Duivenvoorde 副教授與合著者、哥本哈根大學副教授和 ERC 受助人 Aoife Daly 和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助理兼 VENI 研究員 Marta Domínguez-Delmás 領導。
“利用風力發(fā)電的鋸木廠朝中期17荷蘭共和國成為共同的地方個世紀,讓荷蘭人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遠洋船舶數為長途遠航和區(qū)域間貿易在亞洲,但是他們怎么組織供應如此密集的造船活動?荷蘭共和國及其腹地肯定缺乏國內資源”,Wendy van Duivenvoorde 說。
深入的抽樣巴達維亞的船身木材為dendrochronological研究發(fā)表在開放獲取期刊PLOS ONE,提供了一塊早期荷蘭17拼圖個世紀造船和航海的全球這是人仍下落不明。
在17個世紀中,VOC增長,成為第一個跨國貿易企業(yè),促使股市和現代資本主義的興起。在本世紀,荷蘭共和國的 VOC 造船廠共建造了 706 艘船,其中 75 艘遇難,23 艘被敵軍或海盜俘虜。
然而,對于使荷蘭人能夠建造遠洋船只并在與法國、葡萄牙和歐洲的競爭對手競爭的國際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木材材料知之甚少。
“橡木是北歐和西歐造船業(yè)的首選材??料,海運國家努力確保充足的供應來滿足其需求并維持其不斷增長的船隊。我們的結果表明,VOC 在 17 世紀早期通過木材來源的多樣化成功解決了木材短缺問題,”Marta Domínguez Delmás 解釋道。”
幸運的是,巴達維亞船的殘骸在 1970 年代被打撈起來,并在弗里曼特爾的西澳大利亞沉船博物館展出。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