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科學中國生命科學》報道了浙江大學李蘭娟團隊的研究成果。微生物組研究的最新進展揭示了不同疾病狀態(tài)下腸道微生態(tài)的復雜變化,凸顯了它們...
《科學中國生命科學》報道了浙江大學李蘭娟團隊的研究成果。微生物組研究的最新進展揭示了不同疾病狀態(tài)下腸道微生態(tài)的復雜變化,凸顯了它們對疾病進展的深遠影響。
盡管大量研究強調(diào)了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物在疾病進展中的關鍵作用,但在人類和嚙齒動物模型中,了解非病毒性肝病進展過程中腸道真菌變化的動態(tài)仍然難以捉摸。這種知識差距凸顯了迫切需要進一步探索真菌生物標志物和肝病治療靶點的潛力。
李蘭娟團隊利用DEN誘導和CCl 4促進肝癌發(fā)生的小鼠模型發(fā)現(xiàn),在肝病進展過程中,HCC中壺菌門的豐度最初增加,但隨后被子囊菌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Kazachstania pintolopesii 在 HCC 組中占主導地位,而釀酒酵母則顯著減少。
研究小組收集了臨床肝病患者的糞便樣本進行驗證。他們發(fā)現(xiàn)與小鼠模型的一致性,顯示 HCC 中的子囊菌被破壞,并且與 LC 組相比,HCC 組中的念珠菌屬豐度更高。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