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aet (LMU) 的醫(yī)學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信號蛋白如何調節(ji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
動脈粥樣硬化是德國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該病癥的特征在于膽固醇和其他脂肪代謝物在動脈壁中內皮細胞層正下方的積聚,與血流直接接觸。這個過程會導致動脈收縮,從而阻礙血液流動,并可能引發(fā)心臟病和中風。動脈粥樣硬化通常使用降低循環(huán)中脂質濃度的藥物進行治療,通常使用稱為他汀類藥物的化合物。然而,他汀類藥物僅在 35% 至 40% 的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剩下的 60% 對藥物沒有反應。這促使人們尋找其他藥物靶點。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與慢性炎癥過程有關,免疫系統(tǒng)可能會為應對這種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由 LMU 醫(yī)學中心的 Esther Lutgens 教授和 Dorothee Atzler 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現(xiàn)已闡明了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免疫反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免疫療法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方法
Lutgens 和她在心血管預防研究所(主任:Christian Weber 博士教授)和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團隊現(xiàn)在表明,稱為 CD40L 和 CD40 的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代表了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有希望的藥物靶點。蛋白質 CD40L 由免疫系統(tǒng)的特化細胞合成并在其表面表達。它被 CD40 蛋白識別,CD40 蛋白是一種在抗原呈遞細胞上表達的膜結合受體。然而,CD40L 還與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其他細胞類型的受體結合。使用小鼠模型,LMU 研究人員刪除了 T 細胞和血小板中的 CD40L 基因,以及樹突細胞上的 CD40 基因。
已知 T 細胞分泌干擾素-γ 會刺激免疫功能,但發(fā)現(xiàn) CD40L 缺陷的 T 細胞分泌的干擾素-γ 比基因完整的細胞少。此外,進一步的實驗確實表明,在 T 細胞中不存在 CD40L 的情況下,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更小且更穩(wěn)定。這表明抑制CD40L可以增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從而降低血管破裂誘發(fā)的心臟病發(fā)作的發(fā)生率。
在無法在樹突細胞中產生 CD40 的小鼠品系中獲得了類似的結果。另一方面,血小板中 CD40L 的缺失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沒有影響,但它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凝塊形成的減少有關。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動脈粥樣硬化背景下 CD40L/CD40 相互作用的差異、細胞類型特異性功能提供了明確的證據(jù),這對專注于該信號通路的治療策略有影響,”Lutgens 說。她的小組現(xiàn)在正在將他們對 CD40 和 CD40L 影響的研究擴展到其他細胞類型,目的是開發(fā)能夠以細胞特異性方式抑制這些蛋白質功能的藥物。原則上,這可以通過使用具有不同結合位點的小分子抑制劑或雙功能抗體來實現(xiàn)。
標簽: 動脈粥樣硬化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