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076年1月24日(農(nóng)歷1075年12月16日),羅馬皇帝亨利四世被教皇驅(qū)逐出天主教,政教沖突爆發(fā)。
1076年2月14日,神圣羅馬皇帝亨利四世(Hein
1076年1月24日(農(nóng)歷1075年12月16日),羅馬皇帝亨利四世被教皇驅(qū)逐出天主教,政教沖突爆發(fā)。
1076年2月14日,神圣羅馬皇帝亨利四世(Heinrich IV)被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Gregory Ⅶ)驅(qū)逐出天主教,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政教沖突爆發(fā)。
亨利四世(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是法蘭克尼亞王朝(也叫薩利安王朝)的第三位德意志國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1084年加冕)。他與羅馬天主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間的激烈斗爭,一直是歷史學家們感興趣的話題。
亨利四世就任國王后,致力于加強王權。然而德意志諸侯們勢力強大,并不愿服從他的命令,羅馬教會則享有不受世俗政權管轄的特權。亨利四世決定與這兩者同時對抗。
1075年,亨利四世與教會的沖突表面化。他堅持要控制德意志和北部所有主教的敘任權,并拒絕讓得到教皇支持的米蘭大主教就職,為此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發(fā)生激烈沖突。
格列高利七世,決心使教皇的權力凌駕于世俗統(tǒng)治者之上。 1075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預教廷事務,否則將受到逐出教會的懲罰。這就爆發(fā)了一場形式為授職權之爭的皇帝和教皇之間的公開沖突。1076年1月,亨利四世宣布廢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給教皇寫的信中,亨利四世寫道:“我,亨利,以國王及全體主教的名義,向你宣告——下臺吧!下臺吧!在時代的洪流里毀滅吧!”
作為報復,格列高利七世于1076年2月14日將亨利四世驅(qū)逐出天主教。按照天主教廷規(guī)定,被處罰者如不能在一年之內(nèi)獲得教皇的寬恕,他的臣民都要對他的解除效忠宣誓。
德意志大部分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內(nèi)恢復教籍,他們就不再承認他的合法性。亨利四世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制服反叛的諸侯,他不得不向格列高利七世低頭。
1077年1月25日,亨利四世趕到格里高利七世的駐地卡諾莎城堡,據(jù)說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赤腳站立了三天;從懇求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原諒他的一切罪過。格列高利七世,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諾,但終于取消了驅(qū)逐亨利四世出教廷的處罰?!翱ㄖZ莎事件”使羅馬教廷權力達到頂峰。此后,“卡諾莎之行”在西方世界成了忍辱投降的代名詞。
亨利四世沒有咽下他受到的恥辱。在諸侯沒有借口反對他之后,他迅速討伐叛亂者,將反叛諸侯們打敗,并抓獲了新選出的新國王士瓦本公爵魯?shù)婪颉:嗬氖烂藢Ⅳ數(shù)婪虻囊恢皇挚诚隆?br />
格列高利七世認識到情況有變,于1080年再次將亨利四世驅(qū)逐出教會,亨利也再度宣布廢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新教皇克萊芒三世。1084年,亨利四世率領占領了羅馬,在那里接受了克萊芒三世的加冕。
格列高利七世棄城逃到了薩來諾,他向西西里的諾曼人求援。結果諾曼人確實趕走了亨利四世,但他們同時洗劫了羅馬。1085年,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
亨利四世的日子也不好過,他面臨著一連串的麻煩。
繼任教皇與德國其他諸侯勾結,1090年,亨利四世為此再度進攻,但未能取勝。
1093年,他的長子康拉德發(fā)動叛亂。
1105年,他的幼子亨利反動叛亂。這次的叛亂取得了成功,新國王亨利五世上臺。
亨利四世被兒子亨利五世監(jiān)禁,但后來成功逃脫,不久后去世。
亨利四世的去世并不代表著神權和世俗政權政治斗爭的結束??ㄖZ莎之行所埋下的仇恨種子,一直影響著以后幾代神圣羅馬皇帝和天主教皇。
1122年,百年的權力之爭讓雙方都感到精疲力盡,于是簽訂了“沃爾姆斯宗教協(xié)定”。協(xié)定規(guī)定:德意志境內(nèi)的主教由教士自由選舉產(chǎn)生,不受皇帝干涉;這種選舉必須在皇帝的監(jiān)督下才能有效。主教在領地上的權力由皇帝來授予,以權標作為其象征,宗教權力由教皇授予,以指環(huán)作為其象征。
自此,神圣羅馬皇帝與天主教皇的權力之爭才告一段落。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