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請稍等win10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王勃(649~675年),唐代詩人。
2、字子安。
3、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4、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
5、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
6、父親王?!鯕v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
7、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
8、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9、隨即出游巴蜀。
10、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
11、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12、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13、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楊炯《王勃集序》)。
14、他創(chuàng)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15、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
16、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
17、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
18、此外,楊守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
19、羅振玉《永豐鄉(xiāng)人雜著續(xù)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
20、羅氏序文中還提及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
21、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王 勃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杰之一。
22、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
23、可知王勃生長于書香之家。
24、 關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
25、楊炯《王勃集序》說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
26、據此,王勃應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27、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28、”據此推算,則當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29、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
30、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31、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
32、《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
33、”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
34、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
35、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
36、”太常伯劉公稱王績?yōu)樯裢?/p>
37、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
38、劉即表薦于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
39、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40、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
41、當時諸王經常斗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
42、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
43、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于文場。
44、《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
45、” 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
46、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風,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于革除齊梁余風、開創(chuàng)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47、經過他與同時代的人的努力,“長風一振,眾蔭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以獨具特色的文風,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48、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49、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
50、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
51、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y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
52、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后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53、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
54、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么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
55、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
56、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
57、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58、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
59、王福峙因兒子王勃,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
60、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61、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62、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杰之首,在扭轉齊梁余風、開創(chuàng)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63、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杰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
64、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
65、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66、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
67、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
68、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
69、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
70、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
71、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
72、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
73、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
74、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
75、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76、《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77、”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夸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
78、王勃于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
79、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
80、《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
81、”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
82、”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并非虛傳。
83、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84、 王勃雖然只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fā)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
85、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
86、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的《重訂新校王子安集》,收錄了輯自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