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關于端午節(jié)的圖片,關于端午節(jié)的傳說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紀念屈原說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2、屈平,字原, 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3、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4、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
5、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6、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7、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
8、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
9、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10、看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11、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 2.紀念伍子胥說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13、 南朝蕭梁時期宗懔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qū)的歲時節(jié)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
14、在該書的第卅節(jié)里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
15、”認為東吳地區(qū)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
16、關于粽子,則有當?shù)氐挠涊d:“鄉(xiāng)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17、” 3. 紀念孝女曹娥說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
18、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19、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20、 4.古越民族圖騰祭說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jié)。
21、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22、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zhàn)五勝,攻破楚都郢城。
23、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24、吳王闔閭死后,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25、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26、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