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論認為一切真知起源于感覺經驗,唯物論認為一切真知來源于物質的世界 經驗論 新生資產階級迫切需要發(fā)展科學,而還“處在收集材料階段”的自然科學又需要哲學在方法論和認識論上給以指導,這樣,認識論問題便成為近代哲學的最重要的內容,隨之也就產生了兩種認識論:一部分人注重力學的實驗和經院歸納法,并使之絕對化,形成了近代的經驗論,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等。另一部分人則注重數(shù)學的理性演繹法并同樣使之絕對化,形成了近代的唯理論。經驗論以“凡在理智中的無一不在感覺中”的原則為前提,認為一切真知必然起源于感覺經驗,沒有感覺就沒有認識,感覺經驗是認識唯一可靠的來源。與真知的來源問題相聯(lián)系,經驗論推崇經驗歸納法,強調感覺經驗的重要性,但忽視理性思維的作用,不能科學的說明知識體系何以能夠建立起來的問題;由于經驗論者片面強調感覺經驗,貶抑理性思維,以至于把感覺看作是唯一的實在,把經驗論推向極端,邏輯的走向唯我論和不可知論。 唯物論 ①唯物論和辯證法是統(tǒng)一的唯物論與辯證法從不同側面研究同一對象客觀物質世界。唯物論著重說明世界的物質性、客觀性,辯證法著重說明客觀世界是運動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離的,唯物論是堅持辯證法的唯物論,辯證法是唯物的辯證法; ②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三者是統(tǒng)一的,唯物論、辯證法反映的是客觀世界的最一般規(guī)律,認識論是反映人的認識和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認識和思維的內容規(guī)律都來源于客觀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決定主觀世界的認識規(guī)律,客觀決定主觀,主觀反映客觀,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