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代年齡的稱謂30歲40歲50歲60歲,古代年齡的稱謂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知命 知命也作知天命、半百、知非, 認識天命或命運, 五十歲的代稱.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2、” 年齡稱謂 總角:指童年。
3、 語出《詩經》,如《詩·衛(wèi)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
4、以后稱童年為“總角”。
5、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6、” 垂髫:指童年。
7、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fā)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8、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fā)。
9、” 束發(fā):指青少年。
10、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11、《大戴禮記·保傅》:“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
12、” 及笄:指女子15歲。
13、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4、“笄”,謂結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5、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16、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
17、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
18、《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19、” 弱冠:指男子20歲。
20、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21、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22、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23、” 而立:指30歲。
24、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25、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26、《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27、” 不惑:指40歲。
28、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29、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30、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31、” 艾:指50歲。
32、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33、老年頭發(fā)蒼白如艾。
34、《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35、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36、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37、” 古?。褐?0歲。
38、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39、”亦作“古希”。
40、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41、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
42、” 黃發(fā):指長壽老人。
43、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fā)臺背”。
44、老人頭發(fā)由白轉黃。
45、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
46、”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7、” 鮐背:指長壽老人。
48、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
49、《爾雅·釋詁》:“鮐背,壽也。
50、”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51、 期頤:指百歲。
52、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53、謂百歲老人應由后代贍養(yǎng)。
54、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55、”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