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黯鄉(xiāng)魂小說,黯鄉(xiāng)魂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2、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3、 黯鄉(xiāng)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4、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5、 [作者簡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
6、宋真宗朝進士。
7、慶歷三年(1043)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
8、次年罷政,自請外任,歷知州、鄧州、杭州、青州。
9、卒謚文正。
10、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卓然可觀。
11、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詞則能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
12、有《范文正公集》,詞僅存五首。
13、 [注釋] ①此調為西域傳入的唐教坊曲。
14、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
15、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
16、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17、②黯:形容心情憂郁。
18、黯鄉(xiāng)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
19、③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
20、旅思:羈旅之思。
21、 [賞析] 這首詞抒寫思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思,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22、 “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xiàn)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后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化用。
23、“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的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
24、在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25、“山映斜陽”一句,又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26、同時,“斜陽”點出所狀者乃薄暮時分的秋景。
27、“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已隱寓其中。
28、“芳草”歷來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意象之一,比如相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寫“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清平樂》寫“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
29、埋怨“芳草”無情,正可見作者多情、重情。
30、 下片“黯鄉(xiāng)魂”二句,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羈旅之思。
31、“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xiāng)愁。
32、“除非”一詞,強調舍此而別無可能。
33、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xiāng)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除了。
34、“明月樓高”一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xiāng)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fā)出“休獨倚”之嘆。
35、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之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于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36、 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為真情流溢、大筆振迅的千古名篇。
37、 上片起首兩句點明節(jié)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
38、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
39、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
40、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
41、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
42、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
43、“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
44、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45、 上片結尾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46、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一“情”字,更為上片的寫景轉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47、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xiāng)魂”、“旅思”。
48、鄉(xiāng)魂,即思鄉(xiāng)的情思,與“旅思”意近。
49、兩句是說自己思鄉(xiāng)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xù)。
50、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xiāng)時間之久與鄉(xiāng)思離情之深自見。
51、 下片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xiāng)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
52、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
53、“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一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