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則是關注不多,認識不足。
2、大量事實表明,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諸多問題,并時時影響著小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3、 在我們?nèi)粘I?、學習中,許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潛在的,往往容易忽視,如果我們的家長、教育者和小學生沒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和積極的態(tài)度,往往就使得問題堆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輕問題變成重問題,甚至出現(xiàn)不良事件。
4、所以作為家長、教育者和每個小學生都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提高對問題的敏感性和辨別能力,及早發(fā)現(xiàn)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調(diào)節(jié),以免問題嚴重化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5、 一、 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逃學與厭學問題 數(shù)據(jù)表明,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shù)的5%——10%。
6、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有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老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7、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學、曠課,到處游玩。
8、還有一些優(yōu)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
9、 人際交往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jīng)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
10、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nèi)心苦悶而無法宣泄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要,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11、由于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xié)調(diào)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zhí)、依賴性強的特點。
12、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中后,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
13、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xiàn)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范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
14、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yǎng)。
15、小學期間,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chǎn)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
16、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淡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17、 過度依賴問題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系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過度依賴心理。
18、 首先,表現(xiàn)為對父母的過度依賴。
19、在現(xiàn)今社會,大多數(shù)家庭里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視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視孩子的衣、食、住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是溺愛。
20、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
21、當他們在日常生活或?qū)W習中遇到一些困難時,最先想到是父母,在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幫助時,他們就生成了以來感。
22、但隨著重復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小學生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23、有的小學生到了高年級也要家長給他們穿衣、吃飯等。
24、 其次,表現(xiàn)為自我傾向。
25、這一現(xiàn)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
26、自責傾向是指當發(fā)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jīng)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報有恐懼心理。
27、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
28、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的愛,從而出現(xiàn)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29、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學校的對策 應采取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 ?。?)團體輔導。
30、團體輔導采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fā)群體向上的精神。
31、 ?。?)個案教育。
32、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
33、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yōu)學生、模范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jù)研究的需要而定。
34、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
35、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
36、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也記錄者的感受。
37、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38、 2、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1) 教師應引導小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如夏令營、手拉手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活動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zhì),滿足自己接觸社會,進行社會交往的較高級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39、 (2)教師應教會小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如:①學會放松。
40、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diào)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diào)節(jié)放松的。
41、②與人談心。
42、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梢哉依蠋煛⑿睦磔o導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咨詢電話等等。
43、無論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收益。
44、③學習寫日記或周記。
45、小學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46、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
47、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nèi)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48、 (3)教師應培養(yǎng)小學生善于求助,尋找支持的意識 尋求幫助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有的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壓力、困惑,要尋找心理支持,以獲得良好的幫助和指導,有問題,可以和師長、親人、朋友等談。
49、求得幫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我們所獲得的不僅是這一次的辦法,而是自己的更多體會。
50、心理咨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心理咨詢,可以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行為有所變化。
51、在這個豐富的社會,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對于每一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質(zhì)量是完全可以改變和提高。
52、 ?。ǘ┘彝扇〉膶Σ摺 ?.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xiàn)和延續(xù)。
53、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54、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
55、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
56、例如小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后,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
57、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
58、 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
59、家長往往習慣于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
60、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
61、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nèi)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
62、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
63、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64、 最后,寬容與約束都重要。
65、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現(xiàn)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
66、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
67、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陷于寡愛。
68、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zhì)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69、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tǒng)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
70、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小學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較系統(tǒng)的再教育。
71、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長,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并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
72、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
73、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
74、即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fā)展時期,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的責任。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