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只適用于心里愿意學習之人。只有學生心里想學習,才有機會學會。否則,換千萬個老師,以千萬種教導方式,也學不好。教與學老師耐心教導,學生認真學習,老師教會了學生,學生學會了老師所教。此為因果關系,是有教,才有學,也是在老師與學生意愿配合的基礎。若是心里不愿意去學,百般教導,也于事無補。念小學時,我爺爺奶奶經常輔導我做作業(yè),我偶爾問起某些題的答案。奶奶偶爾會不耐煩,便氣呼呼問我是不是上課沒聽課,不然怎么不會呢?我便急忙解釋,我有聽課,但某某老師教的太難理解,我就沒聽懂。我奶奶說她現在講一次,要是聽不懂那沒辦法了,那就是你太蠢我教不好你。當場我就又氣又無奈,只心里默默祈禱能學會。在奶奶簡潔明了的講解,在我認真又謹慎的聽取,終于弄懂了那一道道數學題。這也屬于某位老師的教導方式不合適我,這也就有了那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為這個教導方式不合適我,所以這位老師于我當時而言,屬于不會教、教不會。教不好與不會教當然有教不好的學生,那是該學生不想學,或是該學生對某老師的教導方式不能理解。我在學生時代見過某一兩個同學,便是那種不愿意學習的學生,所以即便是課后老師補課或輔導機構上陣,結果依然是教不好。不會教是該老師的教導方式不合適某些學生,或是老師講的太深刻,學生的經驗不足以理解。若以兩方面參夾,那便是指這位同學有意愿學習且認真聽解了,但由于這位老師的教導方式不適于這位同學,故而有“教不好與學不會”之言。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