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意思,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全詩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春夜洛城聞笛作者:李白 年代:唐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2、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3、賞析:這首詩寫鄉(xiāng)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fā)。
4、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jié)及具體時間。
5、起句即從笛聲落筆。
6、已經(jīng)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xù)的笛聲。
7、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
8、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
9、“暗”字為一句關(guān)鍵。
10、注家多忽略這個字。
11、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tài),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
12、”(《唐人七絕詩淺釋》)為一種理解。
13、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
14、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
15、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
16、全句表現(xiàn)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
17、此外,“暗”也有斷續(xù)、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18、“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
19、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
20、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
21、“散”字用得妙。
22、“散”是均勻、遍布。
23、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
24、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shè)地步; “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25、聽到笛聲以后,詩人觸動了鄉(xiāng)思的情懷,于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柳》曲。
26、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來歸也折柳。
27、據(jù)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
28、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
29、《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
30、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
31、北朝《折楊柳歌》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32、”大約都是據(jù)曲意填的歌詞。
33、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xiāng)思。
34、一般說,久居他鄉(xiāng)的人,白天還沒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xiāng)。
35、在春秋季節(jié),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
36、《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
37、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
38、強調(diào)“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jié)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
39、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xiāng)思之切。
40、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xiàn)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主觀傾向。
41、熱愛故鄉(xiāng)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
42、詩人的故鄉(xiāng)是他從小生于此,長于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
43、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44、古人離別時會折柳給故人送別···身處異地·又聽到了莫名傷感的曲調(diào)·笛聲來自何處,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樂工?是歌妓?這些都讓詩人和讀者去猜測。
45、而這些又都無須一一去分別,因為思鄉(xiāng)之情對游子來說,都是共有的。
46、它綿綿不絕,彌漫在夜空中,纏繞在游子心頭,抹不去化不開。
47、“何人”一詞概括性極強,實則是突出詩人思鄉(xiāng)之情。
48、讓詩人想起了故園的好友···這是你讓我們賞析還是我們賞析給你看?。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