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魯爾大學聯(lián)盟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催化劑,可用于將氨轉化為能源載體氫和肥料前體亞硝酸鹽。迄今為止,氫氣的生產和肥料的生產是兩個獨立的化學過程。
通過這種新方法,波鴻魯爾大學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團隊證明了兩者可以在驗室規(guī)模上結合起來。由 Ieva Cechanaviciute 和 Wolfgang Schuhmann 教授領導的波鴻研究小組與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 Bhawana Kumari 和 Corina Andronescu 教授于 2024 年 6 月 23 日在《應用化學國際版》雜志上報告了研究結果。
利用電能將水(H2O)分解為氫(H2)和氧(O2),即可產生氫氣。為了使這一過程可持續(xù),能源應來自可再生能源。
舒曼解釋道:“這只有在擁有足夠空間發(fā)展風力發(fā)電和充足陽光用于??光伏發(fā)電的國家才能實現(xiàn),比如納米比亞。”
因此,為了在德國建立以氫為基礎的經濟,必須從遙遠的國家進口氫。問題的關鍵在于,運輸時需要大量能源來液化氫氣,因為氫氣只有在零下 253 攝氏度的極低溫度或高壓下才能變成液體。
氨比氫更容易運輸
因此,替代概念設想在生產現(xiàn)場將氫轉化為氨,因為氨在零下 33 攝氏度時會變成液態(tài)。它還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舒曼解釋道: “一艘裝滿液氨的油輪比一艘裝滿液氫的油輪運輸?shù)哪芰看蠹s多 2.5 倍。”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