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全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不同,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原意是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4、出自《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
5、《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
6、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
7、結(jié)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
8、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9、原文如下: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譯文如下: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
12、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13、詞句注釋如下:⑴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14、西林寺在廬山西麓。
15、題:書寫,題寫。
16、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17、⑵橫看:從正面看。
18、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19、側(cè):側(cè)面。
20、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21、⑷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22、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23、擴展資料:蘇軾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jīng)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
24、瑰麗的山水觸發(fā)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25、《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jié)。
26、據(jù)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于元豐七年五月間。
27、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題西林壁。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