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人之初,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教學設計閱讀《三字經(jīng)》總體教學目標:1.知道一些中國的文化知識2.提高心理素質(zhì)3.認識漢字4.提高記憶能力 三字經(jīng)教案: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教學目的: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jīng)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jié),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2、教學流程:一、導入揭題二、學文曉理三、擴展活動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書是人類的營養(yǎng)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3、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
4、(2)班級內(nèi)交流。
5、(相機進行評價)2、總結(jié):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自然更豐富。
6、3、揭示揭題: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孩子講謙讓的故事,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二、學文曉理:(一)、自讀生借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7、(二)、學文釋義講解:(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8、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
9、)然后提問:(出示圖片)⑴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⑵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⑶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么?⑸孔融吃梨時講謙讓,爸爸的表情怎樣?(課件展示插圖)爸爸看到孔融這樣做,心里會怎樣想?他會怎樣夸獎孔融?⑹誰能學學爸爸的語氣夸夸孔融?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里會怎樣想?⑻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后也會怎樣做呢?2、小結(jié):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
10、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11、3、那么,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呢?4、老師朗讀三字經(jīng),請學生一起讀。
12、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13、6、指導學生朗讀經(jīng)文,背誦經(jīng)文。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