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磔磔是什么意思,磔磔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翻譯:春山里充滿小鳥歡鳴的聲音,這中間不能沒有我的歌曲。
2、 《往富陽新城李節(jié)推先行三日留風(fēng)水洞見待》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
3、全詩四句一換意,先寫詩人漫游春山不可無詩,也不可無李佖相伴;再寫自己一路追蹤對方的情景,并從他人的視角,繪出李佖“清且婉”的少年風(fēng)采;第三段寫自己為山溪所阻,不得夜行,只得留宿的無奈,以及在溪橋見水中梅萼,因而想象是對方系馬,使得巖花飄落的生動景象。
4、末段贊揚李佖不顧妻兒怪罵,不但先行三日相待,又陪伴同游逶遲不去的深情厚意,并將世俗為名利奔競的小人與之對比,更顯出李佖珍重友情的可貴品格。
5、全詩流暢自然,感情層層推進,于平易中見波瀾。
6、 往富陽新城李節(jié)推先行三日留風(fēng)水洞見待⑴春山磔磔鳴春禽⑵,此間不可無我吟。
7、路長漫漫傍江浦⑶,此間不可無君語。
8、金魚池邊不見君⑷,追君直過定山村⑸。
9、路人皆言君未遠,騎馬少年清且婉⑹。
10、風(fēng)巖水穴舊聞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11、溪橋曉溜浮梅萼⑺,知君系馬巖花落。
12、出城三日尚逶遲⑻,妻孥怪罵歸何時⑼。
13、世上小兒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14、 詞句注釋⑴富陽新城:富陽今屬浙江,新城系富陽一鎮(zhèn),北宋時為杭州府所屬縣。
15、李節(jié)推:指杭州節(jié)度推官李佖。
16、節(jié)推,節(jié)度推官的簡稱。
17、風(fēng)水洞: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一“臨安府”載:“風(fēng)水洞,去錢塘舊治五十里,在楊村慈巖院,洞極大,流水不竭,洞頂又有一洞,清風(fēng)微出,故名。
18、”⑵磔(zhé)磔:象聲詞,此指鳥鳴聲。
19、⑶漫漫:悠遠貌。
20、傍江浦:由杭州往富陽,沿富春江而行,故云。
21、⑷金魚池:在錢塘江畔開化寺后,山澗水底有金鯽魚,故云。
22、《宋詩紀事》卷二十一引蘇軾云:“舊讀蘇子美《六和塔》詩云:‘松橋待金鯽,竟日獨遲留。
23、’初不喻此語。
24、后倅錢塘,乃知寺后池中有此魚,金色也。
25、”金魚,一作“金鯽”。
26、⑸定山村:在錢塘縣西南四十七里處。
27、⑹清且婉:形容李佖少年風(fēng)采。
28、清,謂眉清目秀;婉,美好貌。
29、⑺溜:小股水流,此指溪水。
30、梅萼:這里指梅花花瓣。
31、⑻出城:一作“出行”。
32、逶(wēi)遲:紆回逗留貌。
33、江淹《別賦》:“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cè)。
34、”逶遲,一作“逶迤”。
35、⑼妻孥(nú):妻子兒女。
36、何時:一作“何遲”。
37、[1] [2] 白話譯文春山里充滿小鳥歡鳴的聲音,這中間不能沒有我的歌曲。
38、沿著江濱的道路悠遠漫長,這中間不能沒有你和我共語。
39、金鯽池邊找不見你的蹤影,急忙追趕直奔過定山村邊。
40、急忙追趕直奔過定山村邊。
41、路人都說你走得還不遠:曾見騎馬的少年眉清目秀風(fēng)度翩翩。
42、我老早就聽說風(fēng)水洞景致十分著名,可惜隔一道山溪里夜里不能再向前,早晨溪橋下水流中飄浮著梅花,我想你曾在這兒系馬搖落了巖花片片。
43、你出城已經(jīng)三天還在逗留等待,妻兒責(zé)罵你幾時才得歸來!世上小人爭相為名利奔走,如今哪還有人像你這樣將我厚愛![2] 文學(xué)賞析開頭四句雙頭并起,兼寫詩人自己和李泌。
44、磔磔,鳥鳴聲。
45、春山已經(jīng)很美,而又有春禽磔磔,不可無詩,這是寫他自己。
46、但路途遙遠,需要有人與他說話,這就寫到李佖。
47、漫漫,長遠貌。
48、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
49、”由杭州往富陽,沿富春江而行,故說“傍江浦”。
50、“金鯽”四句,寫詩人追趕李佖。
51、“追君直過定山村”,“直過”二字說明追得急迫,走得很快。
52、“路人皆言君未遠”的“皆”字說明蘇軾一路都在打聽李佖的蹤跡。
53、騎馬少年指李泌。
54、清且婉,是借路人之言贊美李佖,從《詩經(jīng)》“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化來。
55、以上四句緊扣“不可無君語”,寫出了追趕李佖的急切之情。
56、“風(fēng)巖”四句寫李佖在等自己。
57、“只隔山溪”的“只”字呼應(yīng)“君未遠”,木來可很快追上;但為山溪所“隔”,夜不能行,只有來朝才能見面。
58、這樣寫,既是紀實,行文亦為之一頓。
59、蘇軾早晨從溪橋下的小股流水漂浮著的梅萼,推測是李佖系馬于風(fēng)水巖的梅樹上搖落下來的。
60、這一想象之詞,顯得十分親切。
61、“出城”四句是感謝李佖“相待”之詞,雖出以戲語,卻有嚴肅的內(nèi)容。
62、逶遲與凝滯對舉,意義相近。
63、在另一版本中,“尚逶遲”的“遲”作“迤”,“歸何時”的“時”作“遲”。
64、王文誥認為當以“尚逶遲”、“歸何時”為是:“‘歸何時’,乃未歸之詞也。
65、詩雖代為設(shè)想,佖既未歸,自應(yīng)作‘歸何時’。
66、今既定‘時’字韻,則上句之‘尚逶迤’,應(yīng)仍作‘尚逶遲’。
67、”(《蘇詩編注集成》卷九)王文誥之說大體可信。
68、最后兩句又以世上小兒的疾于奔走反襯李佖“相待”之不易,這樣既頌揚了李佖,又譏刺了“世上小兒”。
69、這里的“世上小兒”,實際上是指那些投機于朝廷新法的“新進勇銳之士”,因此,這首詩后來成了蘇軾“誹謗新政”的罪名之一。
70、《烏臺詩案》載蘇軾的供詞說:“熙寧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游風(fēng)水洞,有本州推官李佖知軾到來,在彼等候。
71、軾到乃題詩于壁,其卒章不合云‘世上小兒夸疾走’,以譏世之小人多務(wù)急進也。
72、”這是一首七古,四句一換意,先總寫詩人需要李佖同行,然后再分寫他追趕李佖和李佖等候他,最后以妻子和兒女的責(zé)怪、世人的疾走相映襯,充分抒發(fā)了對李佖“相待”的感謝之情。
73、紀昀盛贊此詩的起筆,但卻不滿此詩的結(jié)尾,批評它“一結(jié)索然”,因為這樣的結(jié)尾不符合紀昀崇尚溫柔敦厚、含蓄不露的評詩標準。
74、其實這首詩的結(jié)尾頗能代表蘇軾的性格和蘇軾詩的特征:嘻笑怒罵,皆成文章;隨手拈來,皆有奇趣。
75、這篇七古兩句一換韻,句句押韻,急促跳蕩,正好反映了蘇軾巡視途中的輕松愉快心情。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