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溫州的旅游景點,溫州的蹤跡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朱自清《溫州的蹤跡》原文:這是一張尺多寬的小小的橫幅,馬孟容君畫的。
2、上方的左角,斜著一卷綠色的簾子,稀疏而長;當(dāng)紙的直處三分之一,橫處三分之二。
3、簾子中央,著一黃色的,茶壺嘴似的鉤兒一一就是所謂軟鉤么?“鉤彎”垂著雙穗,石青色;絲縷微亂,若小曳于輕風(fēng)中。
4、紙右一圓月,淡淡的青光遍滿紙凈,柔軟與平和,如一張睡美人的臉。
5、從簾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纏的海棠花。
6、花錯落著,共有五叢;或散或密,都玲瓏有致。
7、葉嫩綠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著,微微有淺深之別。
8、花正盛開,紅艷欲流;黃色的雄蕊歷歷的,閃閃的。
9、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著妖嬈了。
10、枝欹斜而騰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
11、枝上歇著一對黑色的八哥,背著月光,向著簾里。
12、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的,似乎在入夢之前,還有所留戀似的。
13、那低些的一只別過臉來對著這一只,已縮著頸兒睡了。
14、簾下是空空的,不著一些痕跡試想在圓月朦朧之夜,海棠是這樣的嫵媚而嫣潤;枝頭的好鳥為什么卻雙棲而各夢呢?在這夜深靜的當(dāng)兒,那高踞著的一只八哥兒,又為何盡撐著眼皮兒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來著?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兒么?舍不得那疏疏的簾兒么?不,不,不,您得到簾下去找,您得向簾中去找一一您該找著那卷簾人了?他的情韻風(fēng)懷,原是這樣這樣的喲!朦朧的豈獨月呢;豈獨鳥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拚著千呼萬喚;你能夠出來么?這頁畫布局那樣經(jīng)濟(jì),設(shè)色那樣柔活,故精彩足以動人。
15、雖是區(qū)區(qū)尺幅,而情韻之厚,已足肌浹髓而有余。
16、我看了這畫。
17、瞿然而驚:留戀之懷,不能自已。
18、故將所感受的印象細(xì)細(xì)寫出,以志段因緣。
19、但我于中西的畫都是門外漢,所說的話不免為內(nèi)行所笑。
20、一一那也只好由他了1924年2月1日,溫州作。
21、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22、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
23、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h(今連云港市東??h平明鎮(zhèn)),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
24、1916年中學(xué)畢業(yè)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學(xué)預(yù)科。
25、1919年開始發(fā)表詩歌。
26、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27、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系主任。
28、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
29、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30、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31、擴(kuò)展資料《溫州的蹤跡》賞析:作者驚詫于梅雨潭的綠。
32、三面環(huán)山的位置,梅雨亭仿佛一只枝蒼鷹展著翼浮在天宇中。
33、作者并不是一開始就著手描寫梅雨潭的綠,而是說“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說到巖面透著綠,我很少見過,只記得護(hù)城河一帶巖石上生著苔蘚,被泉水沖刷得格外的綠。
34、梅雨潭的水花飛濺,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像微雨落下,但作者說他覺得像楊花。
35、楊花就是柳絮,春天時捉柳絮是我喜愛的活動。
36、但是誰曾在瀑布下捉水花?水花與楊花,只是形似罷了。
37、同樣的梅雨潭,一千個游客心中就有一千個。
38、大費筆墨來贊美梅雨潭奇異的綠,大規(guī)模的排比來比喻梅雨潭醉人的綠,作者對這天然的綠色的留戀可想而知。
39、作者“送你一個名字,從此叫你‘女兒綠’”,我便能想象得到,這綠如同小姑娘一般招人愛。
40、這樣綠的潭,我未領(lǐng)略過,但是大自然的畫卷中從不缺少綠——春天嫩得流汁的點點綠芽,夏日已經(jīng)豐潤,站在樹下仰望,就是一片綠色的錯落有致的大網(wǎng);草地上沾著露珠的綠,有種讓人躺上去擁抱的感覺;站在山頂眺望山脊,那蓊蓊郁郁的景色就像一卷墨跡未干的山水畫……。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