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師說原文及翻譯高中部分,師說原文及翻譯高中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
2、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決疑難問題的人。
3、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那他對于疑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
4、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向他學習;比我出生遲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而且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哪里用得著知道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沒有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圣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跟圣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
6、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7、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呢?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于他們自己(來說)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涂??!那孩子的老師,教他們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
8、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習,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呢。
9、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10、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11、問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人年齡相近,修養(yǎng)和學業(yè)也差不多,(怎么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
12、"??!從師學習的道理不能恢復(fù),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13、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與他們?yōu)槲榈模F(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不如他們。
14、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jīng)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
15、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不如孔子。
16、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
17、"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聽聞道理有先有后,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這樣罷了。
18、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學習。
19、我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guān)。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