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羅森塔爾效應,毛毛蟲效應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手表效應”。
2、大家都有這種體會:一個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現在幾點了;如果有兩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現在幾點了,也就是說,他無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為精確,于是他也就無法確定精確的時間。
3、這就是“手表效應”的原義。
4、 “手表效應”對學校管理的啟示是: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之間要加強彼此的溝通,既要有默契的協作,也要有明確的分工,尤其對教師布置任務或提出工作要求時,必須是統(tǒng)一的要求,必須只有一個聲音,決不能有兩個相互矛盾的要求或聲音,否則,教師將因為不知道聽誰的而感到無所適從。
5、在一個學校內部,教師如果經常獲得相互矛盾的工作要求或聲音,一方面反映出領導班子成員之間或工作配合缺乏默契、或鬧不團結,另一方面也會使學校的各項工作遭受干擾并陷于停頓。
6、這是學校管理必須杜絕的大忌! “泡菜效應”。
7、“泡菜效應”的含義是: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
8、根據這個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里,由于長期耳濡目染,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的方式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差別,這正如人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9、“泡菜效應”揭示了壞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0、 “泡菜效應”對學校管理的啟示是:學校要重視校園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的建設,重視通過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
11、校園的硬環(huán)境主要是指校容校貌,它由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樓一臺等建筑物構成;校園的軟環(huán)境主要是指正確的輿論風氣、和諧的人際關系、民主的管理方法、嚴明的校紀校規(guī)、獨特的校風校訓等。
12、校園的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具有“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13、為此,學校要努力讓校園的硬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有序,讓校園的軟環(huán)境充分體現人文精神,蘊含豐富的教育因素,從而給學生詩情畫意、溫馨怡人的感受,發(fā)揮對學生啟迪智慧、激發(fā)靈感、培育志向的作用。
14、 “螞蟻效應”。
15、螞蟻是自然界最為團結的動物之一,它們的每個個體都是為了集體的生存和幸福而勞動。
16、一只螞蟻的力量確實是微不足道的,但100萬只甚至更多只的螞蟻組成的軍團則可以橫掃整片樹林或一幢幢高樓,可以將一只獅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時問內啃成一堆骨頭。
17、這就是“螞蟻效應”所產生的威力。
18、 “螞蟻效應”對學校管理的啟示是:“人心齊,泰山移。
19、”團結就是力量!學校領導者要有“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注重感情投資,要善于挖掘每個教師身上的各種潛能,將他們緊密地團結起來,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的合力局面,這時的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何愁不能更上一層樓? “非零和效應”。
20、“非零和效應”來源于“零和效應”。
21、“零和效應”之意是:實力相當的雙方在談判時做出大體相等的讓步,方可取得結果,亦即每一方所得與所失的代數和大致為零,談判便可成功。
22、然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越來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雙贏”。
23、因此,“非零和效應”已經替代了過時的“零和效應”。
24、如今,不少人常將“非零和效應”稱之為“雙贏效應”。
25、 “非零和效應”對學校管理的啟示是:要向教師不斷灌輸“合作行為”的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當前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大力提倡“師生合作”和“師師合作”,力求取得“雙贏”的成效。
26、就“師生合作”而言: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合作,既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能促使教師向學生學習,并在汲取學生智慧的過程中提高教師自己的素質。
27、就“師師合作”而言: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思想火花,常常產生于教師之間的合作之中,因此,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往往能共同進步和共同成才。
28、務必記?。弘p贏則皆利,兩敗必俱傷。
29、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為學校領導者,還要注意加強與其它學校的精誠合作,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從而使自己所在的學校能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成效。
30、 “獅.羊效應”。
31、“獅.羊效應”源于拿破侖的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一只獅子帶領的九十九只綿羊可以打敗一只綿羊帶領的九十九只獅子。
32、這句名言說明了主帥的重要性。
33、 “獅.羊效應”對學校管理的啟示是:辦好學校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校長,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
34、因此,我們要管理好學校,首先要有好的校長。
35、我們務必建立嚴格的選拔校長和管理學校等制度,能夠真正選拔和重用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思想解放、勇于開拓、魄力大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來擔任校長。
36、毫無疑問,好的校長將帶領全校教師不斷開創(chuàng)學校工作的新局面。
37、 “酒.污水效應”。
38、如果你把一湯匙的酒倒進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湯匙的污水倒進一桶酒里,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39、也就是說這“污水”的能量是相當驚人的,它的被壞力是巨大的。
40、 “酒.污水效應”對學校管理的啟示是:在一些學校中難免會碰到個別“污水”式的教師,他們人數雖然很少,但破壞力巨大:不但不認真教學和不斷違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而且還常常搬弄是非,傳播流言,影響團結和諧的氛圍,甚至拖要求上進的教師的后腿。
41、為此,學校領導者一定要花費精力處理這類“污水”教師:或使他們改邪歸正,或將他們清除出教書育人的隊伍。
42、倘若未能這樣做,那么學校任何方面的辛勤努力都將被“污水”式教師的所作所為抵消。
43、 “毛毛蟲實驗”。
44、法國心理學專家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連,圍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圍不遠處撒了一些毛毛蟲比較愛吃的食物。
45、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在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46、法國心理學家在做這個實驗前曾經設想:毛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意義的繞圈而轉向它們比較愛吃的食物,遺憾的是毛毛蟲并沒有這樣做。
47、導致這種悲劇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蟲的盲從,在于毛毛蟲總習慣于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
48、毛毛蟲付出了生命,但沒有任何成果。
49、其實,如果有一個毛毛蟲能夠破除尾隨的習慣而轉向去覓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50、 “毛毛蟲實驗”對學校教育的啟示是:時代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學生也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我們的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工作不能禁錮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與時俱進,從而能夠適應時代變化以及學生的需求。
51、惟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工作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52、毛毛蟲那種毫無意義的繞圈所導致的悲劇還說明:在實際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神話并不存在,我們不能只關注做了多少工作,而且還要關注做出了多少成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效益問題”。
53、當我們的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頓時,切莫像毛毛蟲那樣做毫無意義的努力,而應該轉變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徑,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 “獼猴實驗”。
55、有關心理學專家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教5只獼猴做動作,其中3只獼猴很快學會了,另兩只獼猴卻沒有學會。
56、是不是這兩只獼猴比較笨呢?為了檢驗這個判斷,這些心理學專家換了一種方法來教這兩只獼猴做動作,換方法的結果推翻了上述判斷,也就是說這兩只獼猴也很快學會了做動作。
57、此后,這些心理學專家反復多次對許多獼猴做這個實檢,得出的結論是:猻猴的聰明程度沒有太大的差別,要教會獼猴做動作,關鍵是要找到適合獼猴特點的方法。
58、只要有合適的方法,多數獼猴都能夠很快學會做動作。
59、 “獼猴實驗”對學校教育的啟示是:每個學生的聰明程度也是相差不大的,之所以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一些,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一些,一方面是“智能多元化”的緣故,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強勢智能和弱勢智能,例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些,但交際能力可能就差些;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些,但交際能力可能就強些。
60、另一方面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所使用的方法適合一些學生而不適合另一些學生,結果導致對某些知識或技能一些學生能很快學會,而另一些學生則沒能很快學會。
61、因此,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有這種意識:學生之間基本上是沒有聰明和愚笨之分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強勢智能和弱勢智能,只要教師找到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就完全能夠使每個學生獲得理想的成績,并促使他們德智體得到全面發(fā)展。
62、 “猩猩實驗”。
63、有關心理學和動物學專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對比實驗:在兩間墻壁鑲嵌著許多鏡子的房間里,分別放進兩只猩猩。
64、一只猩猩性情溫順,它剛進到房間里,就高興地看到鏡子里面有許多“同伴”對自己的到來都報以友善的態(tài)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這個新的“群體”打成一片,時而奔跑嬉戲,時而耳鬢廝磨,彼此和睦相處,關系十分融洽。
65、直到三天后,當它被實驗人員牽出房間時還戀戀不舍。
66、另一只猩猩則性格暴烈,它從進入房間的那一刻起,就被鏡子里面的“同類”那兇惡的態(tài)度激怒了,于是它就與這個新的“群體”進行無休止的迫逐和廝斗。
67、三天后,它是被實驗人員拖出房間的,因為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已因氣急敗壞、心力交瘁而死去。
68、 “猩猩實驗”對學校教育的啟示是:面對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教師不要因為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不足而面帶責備之表情。
69、恰恰相反的是,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和關心學生,尤其是要對學生時時報以友善姿態(tài),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友善姿態(tài),學生會以成倍的友善姿態(tài)回應教師。
70、正是師生雙方友善姿態(tài)的良性互動,傳遞著彼此理解、鼓勵和欣賞的信息,進而融洽了師生關系和促使了教育教學目標更快更好地實現。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