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馬氏文通》,馬氏文通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生今日而不讀書為文章則已,士生今日而讀書為文章,將發(fā)古人之所未發(fā)而又與學者以易知易能 ① ,其道奚從哉?《學記》謂:“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 ② 。
2、”其《疏》云:“離經(jīng),謂離析經(jīng)理,使章句斷絕也 ③ 。
3、”《通雅》引作“離經(jīng)辨句”,謂“麗于六經(jīng),使是習之,先辨其句讀也 6④ 。
4、”徐邈音“豆” ⑤ 。
5、皇甫茂正云:“讀書未知句度,下視服社 ⑥ 。
6、”度,即讀,所謂句心也。
7、然則古人小學 ⑦ ,必先講解經(jīng)理、斷絕句讀也明矣。
8、夫知所以斷絕句讀,必先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讀之義。
9、劉氏《文心雕龍》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
10、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11、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 ⑧T。
12、”顧振本知一之故,劉氏亦未有發(fā)明 ⑨ 。
13、 〔注釋〕 ①易知易能:用易懂的辦法給學習的人傳授知識。
14、 ②引語見《禮記·學記》。
15、每年招收學生,隔一年要考察檢驗成績,第一次就要考察標點分段的能力。
16、離經(jīng):即標點句讀。
17、辨志:即區(qū)分段落。
18、概括大意。
19、 ③疏:東漢鄭玄為《禮記》作注,唐代孔穎達為鄭注再作《疏》。
20、章句:“章”的本義是樂曲結(jié)構(gòu)完整。
21、《說文》:“章:樂竟為一章。
22、從音十。
23、十,數(shù)一終也。
24、”章句即指讀(句內(nèi)的停頓)、句、復(fù)句、句群、段落。
25、 ④《通雅》:明代方以智著,訓釋詞義,考究語源。
26、引語見該書卷三。
27、麗:有附著和通明的古義,方氏兼用以釋“離經(jīng)”,指專心六經(jīng)的通達。
28、 ⑤徐邈音“豆”:《周禮·天官·宮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29、凡邦之事蹕,宮中廟中皆執(zhí)燭。
30、”鄭眾作注言:“讀‘火’絕之。
31、”言應(yīng)從“火”字斷句,“禁”字慶是下句的首字(按:這是錯誤的)。
32、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引徐邈言鄭注中“讀”字音“豆”。
33、 ⑥皇甫茂正:即唐代皇甫卜,字持正。
34、“茂”字誤。
35、《皇甫持正文集》卷四《答李生第二書》:“書字未識偏旁,高談稷契,讀書未知句度,下視服鄭。
36、”稷契即傳說中商族祖先契、周族祖先后稷,服鄭即漢代學者服虔、鄭玄,《通雅》誤鄭為杜,馬氏沿承未改。
37、 ⑦如此來說,那么古代小學就必定行講解經(jīng)書語句關(guān)系、斷絕句讀,就是明白無疑的了。
38、小學:童學、蒙學。
39、即“比年入學”之“學”。
40、 ⑧引自《章句》篇。
41、彪柄:文采煥發(fā)。
42、振本句:運用語法規(guī)律,具體句子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用一個語法規(guī)律可以駕馭千萬類語句。
43、 ⑨顧:只是,話諮回來。
44、發(fā)明:說明、闡釋。
45、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子書》,聽其終日伊吾 ① ;及少長也,則為之師者,就書衍說 ② 。
46、至于逐字之部分類別 ③ ,與夫字與字相配成句之義;且同一字也,有弁于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 ④ ,以及句讀先后參差之所以然,塾師固昧然也。
47、而一二經(jīng)師自命與攻乎 ⑤ ,古文詞者,語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明之耳,未可以言傳也 ⑥ 。
48、噫戲!此豈非循其當然而不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學者 ⑦ ,將何考藝而部道焉⑧ ? 〔注釋〕 ①概:讓人感慨。
49、蒙子:蒙童,小學生。
50、四子書:即《四書》。
51、伊吾:象聲詞,猶“伊伊吾吾”。
52、 ②就書衍說:只就其經(jīng)文推衍義理。
53、 ③部分類別:批區(qū)分詞性及詞在句中的詞法成分。
54、 ④弁(iàn 本指帽子,此處活用為動詞,義為放在句首。
55、殿:軍行壓后為殿,此批在后的。
56、 ⑤經(jīng)師自命:以經(jīng)師自命的人。
57、經(jīng)師:通達經(jīng)典的人。
58、攻:研究。
59、 ⑥在神而明:在于憑心靈來體會明白。
60、 ⑦后生:后代、以后的人。
61、與常見的指年輕人義不同。
62、 ⑧專藝問道:探求語法學問。
63、 上稽經(jīng)史 ① ,旁及諸子百家,下至志書小說 ② ,凡措字遺辭,茍可以述吾心中之意以示今而傳后者,博引相參,要皆有一成不變之例 ③T。
64、愚故罔揣固陋 ④ ,取《四書》、《三傳》、《史》、《漢》、韓文為歷代文詞升降之宗 ⑤ ,兼及諸子、《語》、《策》,為之字櫛句比 ⑥ ,繁稱博引,比例而同之,觸類而長之,窮古今之簡篇,字里行間,渙然冰釋,皆有以得其會通,輯為一書,名曰《文通》。
65、部分為四:首正名。
66、天下事之可學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義而不能相混 ⑦ 。
67、佛家之“根”、“塵”、“法”、“相” ⑧ ,法律家之:“以”、“準”、“皆”、“各”、“及”、“其”、“即”、“若” ⑨ ,與夫軍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為條例。
68、以及屈平之“靈”,莊周之“因是”,鬼谷之“捭闔”,蘇張之“縱橫” ⑩。
69、所立之解均不可移置他書。
70、若非預(yù)為詮解,標其立義之所在而為之界說,閱者必癡洋而不知其所謂11,故以正名冠焉。
71、次論實字12。
72、凡字有義理可解者,皆曰實字。
73、即其字所有之義而類之,或主之,或賓之13,或先焉,或后焉,皆隨其義以定其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其當。
74、次論虛字。
75、凡字無義理可解而惟用以助辭氣之不足者,曰虛字。
76、劉彥和云:“至于‘夫’、‘惟’、‘蓋’、‘故’者,發(fā)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諨句之舊體;‘乎’、‘哉’、‘矣’、‘也’,亦送末之???6 。
77、”虛字所助,蓋不外此三端17,而以類別之者因是已18 。
78、字類既判,而聯(lián)字分疆庶有定準,故以論句讀終焉19。
79、 〔注釋〕 ①稽:考證,考核。
80、 ②志書小說:方志書籍和筆記。
81、 ③要:總是。
82、例:體例,模式。
83、 ④罔揣固陋:不考慮自己的陳腐淺陋。
84、 ⑤韓文:韓崳愈的文章。
85、升降之宗:變化的大端。
86、 ⑥字櫛句比:按字按句排比歸類。
87、櫛,梳子。
88、梳齒排列密而整齊,引申為排比義。
89、 ⑦主義:主要的意思。
90、 ⑧根:佛家把人的感覺器官稱為獲得感覺的根源。
91、稱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
92、塵:把色、聲、香、味、觸、法六種感覺對象,用“塵”來比說,認為會染污人的空心凈念。
93、法:各種概念、規(guī)律、制度等。
94、相:事物的外表形式。
95、 ⑨“以”、“準”等:都是法律條文或法律文書中的術(shù)語,詳見《大清律令·例分八字之義》。
96、如“以:以者與實犯同。
97、準:準者與實犯有間矣……” ⑩靈:屈原特指國君。
98、《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之故也。
99、”因是:《莊子·齊物論》:“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100、”可理解:“有因而認為對的,也就有因而認為不對 的;有因而認為不對的也就胡因而認為對的。
101、”鬼谷:戰(zhàn)國時縱橫家鬼谷子。
102、捭,義為分開;闔,義為收攏。
103、《鬼谷子》有《捭闔》一篇,專講游說之術(shù),“捭”特指開口進言,“闔”指閉口不答。
104、縱橫:合縱、連橫。
105、 11癡(huāng)洋:水勢浩大,同“汪洋”。
106、此比喻茫無邊際。
107、 12實字:即實詞。
108、 13類:分類。
109、主之、賓之:做主語、做賓語。
110、 14劉彥各:劉勰字彥和。
111、引句見《文心雕龍·章句》。
112、發(fā)端之首唱:即句首助詞。
113、 15禩句之舊體:禩句中起連接作用的久遠的用法。
114、 16送末之常科:陪在句子或停頓之后常用的方式。
115、末:末梢,結(jié)束的地方。
116、??疲撼R?guī)作法。
117、 17三端:句首、句中、句末三處。
118、 18因是已:就正是用這個辦法而已。
119、 19聯(lián)字分疆:詞與詞連成句讀的界限。
120、疆,疆界,界限。
121、 雖然,學問之事,可授受者規(guī)矩方圓 ① 。
122、其不可授受者心營意造。
123、① 。
124、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劉氏所論之文心,蘇轍氏怕論之文氣,要不難一蹴貫通也 ③ 。
125、余特怪伊古以來,皆以文學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一講焉 ④ 。
126、爰積十余年之勤求探討以成此編,蓋將探夫自有文字以來至今未宣之秘奧,啟其緘鄊,導(dǎo)后人以先路 ⑤ 。
127、掛一漏萬,知所不免。
128、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領(lǐng)悟,隨時補正,以臻美備,則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