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腸道微生物的普及率一直很高。奇異蛋糕經常開玩笑說“腸道微生物治愈一切”。雖然不嚴謹,但這些小事和疾病的關系真的很密切。除了腸道內的疾病,遠至大腦,也難逃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不久前,在《自然微生物學》雜志上,比利時魯汶大學的耶魯安雷斯教授帶領一個團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他們完成了第一項探索腸道微生物與心理健康之間關系的人群水平研究,并確定了與抑郁癥相關的特定腸道微生物。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诮陙韺δc-腦軸的研究,許多研究者認為腸道微生物與心理健康之間也有聯(lián)系,但大多數研究是在動物模型中進行的。為了使這種聯(lián)系更有說服力,萊斯教授“利用當地材料”,并利用他們創(chuàng)建的比利時佛蘭德腸道菌群項目(FGFP)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使用RAND-36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問卷來統(tǒng)計隊列中志愿者的生活質量(QoL)。該問卷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生活質量問卷。它包含四個心理方面和四個生理方面。分數越高,健康狀況越好。對于診斷為抑郁癥的患者,無論是否進行抗抑郁治療,RAND-36評分均明顯低于健康人。
研究人員還收集了隊列中志愿者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他們發(fā)現腸道微生物組成與生活質量之間存在關系,并篩選出10個相關屬的細菌。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荷蘭的另一個隊列來驗證這一結果。這兩個隊列共同證明了糞腸球菌和糞球菌的高豐度與高生活質量有關,而黃桿菌的高豐度與低生活質量有關。
屬于羊茅屬和羊茅屬的細菌都是產丁酸鹽的細菌。丁酸鹽具有抗炎和增強腸道屏障的作用。此前的研究也發(fā)現,炎癥性腸病和抑郁癥患者體內這兩個屬的細菌會明顯減少。
說到心理健康,抑郁癥必然會被暗示注意到。畢竟是最常見的心理障礙。這也反映在FGFP隊列中,其中診斷為抑郁癥的志愿者比例達到11.5%。與之前的生活質量相似,研究人員還發(fā)現,四種細菌與抑郁癥有關。
然而,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抗抑郁藥的使用也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和豐度。因此,研究人員排除了藥物的影響,發(fā)現無論是否使用抗抑郁藥物,抑郁癥患者體內Dialister和Festuca的細菌均呈明顯下降趨勢,這一結果在荷蘭的志愿者隊列中也得到了驗證。
萊斯教授在腸道微生物領域非常有名。他在2011年首次提出“腸道型”的概念,因為即使他們都是健康人,腸道微生物組成也有一些明顯的差異。腸型是根據腸內的優(yōu)勢菌種來劃分的,傳統(tǒng)的分類包括類桿菌和普氏菌三種類型。
2017年,萊斯教授又有突破。他發(fā)現小部分多形擬桿菌腸道型和大部分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所以他把多形擬桿菌型分為1型和2型。
多形擬桿菌2型腸型的特點是總體微生物負荷低,是最接近克羅恩病(炎癥性腸病之一)腸道菌群的腸型。這次,Raes教授發(fā)現類桿菌2型腸型也與抑郁和生活質量低下有關!這也是腸道類型第一次與心理健康聯(lián)系在一起。
這項研究創(chuàng)造的“第一”太多了 () 別擔心,還有更多。為了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大腦的關系,除了分類學之外,研究人員還構建了一個模塊分析框架,可以描述微生物途徑(代謝化合物)與神經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他們從綜合微生物基因組數據庫中檢索了532人的胃腸道微生物基因組。這些微生物可以產生一些影響神經功能的神經活性物質,研究人員將其整合到腸道微生物神經活性物質的第一個列表中。
這東西有什么用?作為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米雷婭巴雷斯-科洛默博士說,許多神經活性物質是在腸道中產生的,比如多巴胺。這種分析工具可以幫助識別哪些腸道微生物參與了這些物質的產生、修飾或降解,并進一步識別影響心理健康的微生物和可能的參與機制。
為了論證這一工具的“能力”,研究者在本研究中也做了一些分析。他們發(fā)現,微生物產生多巴(3,4-二羥基苯乙酸,單胺氧化酶降解多巴胺的產物)的能力越強,生活質量越高。根據以往的研究,DOPAC可以抑制結腸癌細胞的增殖,其水平的下降也是帕金森病的標志,這也反映了研究人員的分析結果。當然,分析結果是生物信息學的產物,未來還需要實驗來證實。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給“腸道微生物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關聯(lián)”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證據,更高的生活質量可能與高豐度的糞桿菌屬和糞球菌屬細菌有關,而抑郁癥則可能與小桿菌屬和糞球菌屬細菌減少有關。不過,腸道微生物在抑郁癥中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還是不確定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Emeran Mayer教授表示,這個研究使我們對腸道與心理健康之間關聯(lián)的認識更近了一步,但是從治療的角度上來說,她認為單獨地補充某些益生菌可能并不能解決問題,畢竟微生物組和抑郁癥都很復雜,只有“全局性”的改善微生物平衡或許才是最好的辦法。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