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芬蘭大學和庫奧皮奧大學醫(yī)院的研究人員發(fā)現了幾種與心力衰竭相關的新生物標志物。在一項新研究中,多種炎癥生物標志物和細胞能量代謝物與心力衰竭風險增加有關。
該研究隨機選擇了 10,106 名參與男性代謝綜合征 (METSIM) 研究的男性,這些人在基線時沒有被診斷為突發(fā)心臟病失敗。通過 NMR 分析測量,炎癥生物標志物和與心臟代謝相關的幾種生物標志物水平升高,在持續(xù) 8.8 年的隨訪中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有關。這些新的生物標志物包括脂聯素、高敏 C 反應蛋白、慢性炎癥生物標志物 GlycA、氨基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以及心肌用作能量的甘油和丙酮酸。調整年齡、BMI、糖尿病和他汀類藥物、脂聯素、丙酮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后,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相關。
在這項研究中,導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見心臟病是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疾病,尤其是既往心肌梗塞。更罕見的是,心力衰竭是由心肌病或瓣膜性心臟病引起的。糖尿病、收縮壓、年齡、超重、高胰島素水平、腎功能下降和微量白蛋白尿,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公認危險因素,也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有關。
研究人員使用主成分分析將心力衰竭相關風險因素和生物標志物分類為可能與不同疾病病程相關的成分。其中四個成分對于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三種成分含有不同的炎癥生物標志物,一種成分含有細胞能量代謝物。
“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通常與心臟代謝的變化以及低度慢性炎癥有關。根據我們的研究,這些變化甚至在心力衰竭出現任何跡象之前幾年就出現了,”東部大學的 Johanna Kuusisto 教授說。芬蘭說。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