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癥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與大腦中的炎癥過程有關。德國研究人員已成功鑒定出腦脊液中的一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提供有關此類炎癥過程的信息。作為所謂的生物標志物,這些蛋白質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未來的疾病過程,并測試潛在藥物對腦部炎癥的影響。由 Hertie 臨床腦研究所和蒂賓根大學的 Stephan Käser 和 Mathias Jucker 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與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慕尼黑站點的 Stefan Lichtenthaler 教授合作,現已發(fā)表它在《PNAS》雜志上的研究.
“大腦中的炎癥過程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很常見,”領導該研究的 Käser 解釋說。“在這些過程中,所謂的小膠質細胞起著重要作用。”小膠質細胞通常保護我們的大腦免受有害病原體和物質的侵害。Käser 說,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情況下,細胞長期活躍并自行分泌物質。“我們懷疑這種反應最初對疾病的進程有積極影響,然后會變成負面影響。”
為了了解大腦中的動態(tài)炎癥反應,圖賓根研究小組現在已經在尋找可能的分子生物標志物。生物標志物是其在體內的存在或濃度變化表明疾病過程的物質。它們可以在血液、尿液或其他體液中測量,是醫(yī)學診斷或監(jiān)測疾病進程的重要工具。
在目前的研究中,神經科學家分析了小鼠的腦脊液,這些小鼠表現出阿爾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的特征性病理。“使用最先進的測量技術,我們能夠同時測量 600 多種蛋白質,只需 2 微升腦脊液 - 一小滴液體,”Käser 報告說。“我們發(fā)現,與同齡的健康動物相比,兩種小鼠模型中 25 種蛋白質的濃度都發(fā)生了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蛋白質中的大多數來自小膠質細胞或與小膠質細胞相關,”神經科學家繼續(xù)說道。“幾乎所有這些物質也可以在人類腦脊液中找到,并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發(fā)生改變。”蛋白質濃度的變化可以反映神經膠質細胞活動的不同階段。因此,它們有可能成為各種腦炎癥狀態(tài)的生物標志物,Käser 說。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