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報告發(fā)現,多達 85% 的癡呆癥患者可能會錯過重要的診斷后護理。
現在,包括紐卡斯爾大學的一個團隊在內的世界領先的癡呆癥專家正在呼吁將這種疾病的診斷后護理、治療和支持視為一項人權。
阿爾茨海默病國際 (ADI) 發(fā)布了由麥吉爾大學合著的《2022 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診斷后的生活:導航治療、護理和支持》。
該報告的重點是迫切需要為全球超過 5500 萬癡呆癥患者顯著改善基本的診斷后治療、護理和支持服務。它還呼吁制定強有力的計劃,以支持到 2050 年預計將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 1.39 億人。
需要新方法
紐卡斯爾大學的專家通過他們的 Pridem 計劃為關鍵的全球報告做出了貢獻,該計劃以研究案例研究為特色。
Pridem 計劃著眼于如何為英格蘭被診斷患有癡呆癥的人提供護理和支持。它發(fā)現在服務提供方面存在令人無法接受的普遍不平等現象,脆弱和分散的服務通常只在診斷后的頭兩年內獲得資助。
該計劃尋找良好實踐的例子,并利用這些證據與癡呆癥患者、他們的家人和服務提供者共同開發(fā)一種以初級保健為主導的診斷后癡呆癥護理模型,目前正在實踐中進行測試。
紐卡斯爾大學衰老學 Regius 教授 Dame Louise Robinson 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即使在 之前,盡管有國家臨床建議,癡呆癥患者仍難以獲得護理和支持。
“我們希望我們共同開發(fā)的方法——讓癡呆癥護士專家在 GP 實踐中為基礎,為患有疾病的家庭以及提供一般護理的 GP 及其團隊提供專家建議,有可能改變和減少現有的不平等。”
診斷后癡呆癥護理、治療和支持是指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多種干預措施,包括藥物和非藥物治療、護理、獲得醫(yī)療保健、支持日常生活活動、家庭適應、社會包容和喘息。
ADI首席執(zhí)行官保拉·巴巴里諾 (Paola Barbarino)說:“我們不質疑癌癥患者是否需要治療,那么為什么當人們接受癡呆診斷時,他們往往得不到治療或護理呢?
“一再地,他們只是被告知要處理好他們的臨終事務。加上提高診斷率,診斷后癡呆癥護理必須被視為一項人權。
“雖然癡呆癥尚無改善疾病的‘治愈方法’,但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適當的診斷后治療、護理和支持可顯著改善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的生活質量,使許多人能夠保持獨立更長時間。”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