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王昭君的故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關(guān)鍵還是在于促進漢匈兩族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
2、匈奴呼韓邪單于后,豐姿秀美,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女,也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
3、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
4、王昭君入宮數(shù)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 行。
5、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
6、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
7、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
8、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
9、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
10、其父王 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
11、王昭君天生麗質(zhì),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12、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13、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
14、王昭君為南郡首選。
15、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
16、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紀(jì)尚幼,難以應(yīng)命",無奈圣命難違。
17、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xiāng)親,"小女年紀(jì)尚幼,難以應(yīng)命",無奈圣命難違。
18、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xiāng)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 掖庭待詔。
19、王昭君進宮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
20、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21、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lǐng)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并請求和親,以結(jié)永久之好。
22、漢元帝盡召后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yīng)詔。
23、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后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并親自送出長安十余里。
24、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xì)馬的簇?fù)硐?,肩?fù)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guān)、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并被封為"寧胡閼氏"。
25、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后來王昭群生了兒子名叫伊屠智邪師,呼韓邪死,又依匈奴婚俗,嫁給呼韓邪前妻的兒子復(fù)株累單于,又生了二女,長女卜居次,次女當(dāng)于居次 昭君出塞后,漢匈兩族團結(jié)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26、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后為匈奴右日逐王。
27、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fēng)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fù)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dāng)于居次。
28、公元前20年,復(fù)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29、一年后,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
30、后人稱之為"青冢"。
31、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biāo)簽: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