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 II 期試驗發(fā)現(xiàn),在 p16 陽性口咽癌 (OPC) 治療之前和中途獲得的 PET 掃描可以幫助確定患者是否可以在治療過程的后半段接受較低劑量的放射治療而不影響癌癥控制.與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降級治療的患者短期副作用更少。該研究的結果將于今天在 2022 年多學科頭頸癌研討會上公布。
該研究的重點是使用氟脫氧葡萄糖 (FDG) 成像來檢測 p16+ 口咽癌對放化療的反應。雖然 FDG 是臨床 PET 成像中最常用的放射性示蹤劑,但該試驗是第一個報告將其用作治療中期成像標記物來指導 OPC 降級的試驗。
這項多機構試驗的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中期進行了 FDG-PET 掃描,以確定他們的代謝腫瘤體積。目前的分析報告了該試驗的前 59 名患者的調查結果。治療前腫瘤代謝活動較低且治療兩周后代謝腫瘤體積減少超過 50% 的患者被降級——具體而言,治療停止在 27 個部分的總劑量為 54 Gy,而不是標準總劑量70 Gy 的劑量,分 35 次。所有患者均接受每周同時進行的卡鉑/紫杉醇化療。
“先進的成像技術幫助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個體腫瘤特征和對治療的反應進行個性化治療。通過在治療前和治療中結合 FDG-PET 掃描,我們能夠調整大約一半患者的輻射劑量并減少他們的短期長期副作用,同時仍專注于腫瘤控制,”密歇根大學放射腫瘤學住院醫(yī)師、醫(yī)學博士、醫(yī)學博士 Steven Allen 說。
一半的患者符合降級標準并接受了較低的輻射劑量,導致治療期間已知與副作用相關的頭部和頸部敏感結構的輻射暴露減少約 25%。降階梯組的患者在治療期間體重減輕顯著減少(與基線相比為 6% 對 11%,p<0.001),不太可能需要飼管(1 對 7 名患者,p=0.037)并且在治療后進行的視頻吞咽研究中改善了吞咽功能(p = 0.036)。
“我們預計副作用的長期改善,但短期改善好于預期,”資深作者兼首席研究員 Michelle L Mierzwa 醫(yī)學博士說,他是臨床研究副主席兼頭頸臨床試驗聯(lián)合主席在密歇根大學。“減少短期副作用可能使患者更快地恢復正?;顒?。”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