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nèi)科醫(yī)生和外科醫(yī)生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了幻覺和妄想的潛在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的證據(jù),該機制符合精神病的分層模型,并可以解釋其臨床表現(xiàn)。
該研究發(fā)表在《eLife》上。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博士后研究員 Kenneth Wengler 博士和 Florence Irving 精神病學副教授 Guillermo Horga 博士研究了精神分裂癥兩種癥狀的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幻覺和妄想。這兩種癥狀形成了精神病綜合癥,這是一種嚴重致殘的精神疾病,患者失去了現(xiàn)實檢驗的能力。
“通常情況下,幻覺較嚴重的患者也會有更嚴重的妄想,這兩種癥狀與抗精神病藥物的反應相似。但情況并非總是如此;一些患者有非常明顯的幻覺,但妄想不太嚴重,反之亦然,”溫格勒說。“這表明這些癥狀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同時又取決于癥狀特定的途徑。”
該領域的一些專家認為,分層感知推理模型可以解釋精神病背后的機制。Wengler 解釋說:“在最簡單的形式中,層次模型有兩個層次:低層和高層。低層對刺激的基本特征進行推斷,高層對刺激的原因進行推斷。一個直觀的例子是推斷天氣。在這種情況下,您必須決定出門時是否要帶傘。這種情況下的刺激是您向窗外看時所看到的;假設天氣是陰天。此場景是您期望所在城市某一天的天氣情況;假設您在西雅圖。雖然目前沒有下雨,因為天氣多云,而且您所在的城市經(jīng)常下雨,您可能決定隨身攜帶雨傘。精神病的層次模型將幻覺視為較低層次的功能障礙造成的,而妄想則視為較高層次的功能障礙造成的。至關重要的是,這些推理層次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互關聯(lián)的,因此一個層次的功能障礙可能會向上或向下傳播到其他層次,從而解釋為什么這些癥狀往往會同時出現(xiàn)。”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